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文章内容

浅谈免费教师教育政策导向与策略选择

※发布时间:2021-6-15 23:47: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梦见手机丢了论文摘要:我国免费教师教育政策导向在于通过免费方式,提供课程示范,培养高水平师资,营造农村教育良好氛围;这一政策会引发出免费与贫困、数量与质量、局部与全部等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改善农村教育条件,课程体系,加强思想教育等策略提高政策效能。

  从2007年开始,6所部属师范院校回归了免费教师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大批高水平基础教育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终身从事教育工作,进一步形成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那么,免费教师教育政策是否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目的,这涉及到如何看待免费、免费与优质之间的关系、免费同当前乡镇特别是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师资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影响农村发展的关键是农村劳动力素题,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十五”末就已宣布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然而,城乡义务教育差别较大,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师资力量。就其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而言,农村地区多数教师是中专以下文化程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教师较少。当前,随着编制规模扩大,地方财力实际支付能力下降,优质教师流失严重,出现了大量代课教师现象,师资队伍自主发展的动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首先在部属院校实行免费师范教育,以此鼓励优秀师资到边远地区,到广大农村地区任教,改善这些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状况,缩小城市与农村地区师资结构与水平的差异,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建国后,我国大学教育实免费政策,在高等教育达到一定规模后,由于基础教育任务的艰苦性,以及个人的支付能力不断提高,大学开始确立了非义务教育性质,并得到了广泛的理解与支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逐渐废除了免费教育政策,教师教育同其它类型的高等教育一起,被纳入了有偿教育的范畴。就目前的学费而言,我国大学生本科4年学费在2万到4万之间,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比,约占居民可支配收人的25%一54%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大学学费约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5%。贫困大学生问题从执行收费政策以来,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难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不仅关系到贫困家庭教育的保障,关系到教育公平,也关系到高等教育自身的稳定与发展。免费教师教育是保障贫困大学生求学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选择部属院校做为免费教师教育的先锋,一方面是因为部属院校的经费直接来源于中央,不受地方经济条件的,推行较为容易。另一方面,部属院校属于重点院校,近年来,随着“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的开展,部属院校积累了大量资金,吸引了大批优秀师资,教育教学大为改善,科研实力雄厚,较容易吸收大量优质生源。因而,选择部属院校推行免费教师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这些院校已经积累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对优质生源进行教师职业培养,能够以其宽厚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理论、成熟的教育教学技能、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措施,培养优秀的师资,试图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起着示范作用。

  免费教师教育政策从部属院校开始启动,体现了教育部对师范教育的政策和新时期国家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新思。我国高等教育属于两级管理体制,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教师教育是否实施免费政策,涉及到各地经济承受能力,也涉及中央的配套政策。但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言,这一政策无疑起着导向作用,从而在全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形成高校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社会。

  免费教师教育政策的实施同大学生家庭经济贫困有很大关系,是家庭贫困大学生求学的救济手段。免费教师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特别是为培养农村基础教育师资服务的。享受免费教育的学生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履行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农村发展服务的责任,免费同责任密不可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由于目前基础教育教师的工资收人不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因而,许多大学生从事教师职业是一种无奈之举。对于达到重点分数线的考生而言,选择免费与否是个人的,而多数选择教师职业的学生不能不说同家庭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这样,接受免费教育的学生就意味着要承认经济贫困。

  贫困是一个社会现象,如果没有完善的救助体系,就会由于管理失范使贫困群体陷入不良的社会。贫困大学生不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要考虑自身消费的外在形象,时刻保持着身份的社会认同。这样,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崇尚礼仪往来的价值观使贫困学生与其他群体在交往上受到,其交际范围相对较小。贫困也会影响到学业,尽管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便利的学习条件,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技能,也需要自主购买学习用具,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与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出来,与非贫困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免费教育政策会由于贫困的标签而带来相应的问题。

  据2006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小学教职工612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58.76万人,比上年减少0.49万人。小学生师比为19.17:1,比上年的19.43:1有所降低。从数据上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师资数量基本满足需要。但受经济条件,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地区师资过剩,而农村地区师资则严重不足。如云南省,到2006年底,中小学教师尚缺编3.5万人。周洪宇教授的调查显示,2004年拥有516所中小学的湖北省监利县按省定标准缺编4252人,缺编率34.3%。总理在2006年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说,尽管小学教师由于小学学龄人口下降在全国范围来讲已经过剩,但是部地区还有约5O万名代课教师,这说明小学教师还有缺口,需要充实大量师资。

  当然,新的免费教师教育政策不是单纯地解决西部地区的师资数量问题,而是侧重于发挥优质师资对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引领作用。根据教育部规划,到2010年,全国小学和中学教师要分别达到大专和本科学历,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层次达到10%。然而,从2007年免费师范生数字来看,师范大学招收1050人,西南大学2945人,陕西师范大学报收2600人,华东师范大学报收1000人,华中师范大学报收2200人,东北师范大学报收1800人。因而,仅有部属院校提供优质师资难以满足需求。同时,教学上,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条件薄弱。普通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7.76%、音乐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5.59%、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2.23%。这是仅就平均情况来看,具体到某些不发达地区,其基础条件相差更远。尽管学条件与师资力量对教学作用比较来看,师资队伍更为重要,但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仍然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果仅有6所部属师范院校承担西部及广大农村优质师资供给任务,把大量的省属普通高师院校排除在免费教师教育政策之外,那么就会有两种假设,其一是部属师范院校能够满足现有优质师资需求,这一假设已从前面需求与供给数据中得到证伪。其二是部属重点高师院校所培养的师资优于普通高师院校,一方面部属院校的生源较好,素质较高;另一方面,部属院校学术水平较高,师资力量较强。事实上,接受免费教育的学生中农村生源较多,当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其综合素质与普通高校相比,还没有科学的数据比较。学与科研关系而言,存在相互交叉的四种关系,教学与科研之间既可以是一种替代关系,也可以是一种互补关系。目前来看,还没有研究能够证明6所部属院校所培养的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师资就一定能够高于其他高师院校,因而,以一种假设把其他高师院校排除在优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范围之外,是一种制度霸权。这样,先前在非义务教育政策导向下,统一了师范教育收费政策,形成了制度公平,而在部分免费教育政策下,如果其他师范院校所培养的优秀师资不得不服务于西部及农村地区,并且在教学质量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这些院校的学生也应享受免费的教育政策。因而,教师教育政策不公出来。

  尽管部属院校师资力量较强,步伐较快,但其本科阶段课程体系变化不大,而且多数师资争创一流大学,工作重心偏向于科研,对教学的投入不够。师范大学较早地进行了教师教育模式,提出4+X方案,而对于本科生而言,主要是提供4+0模式。即对于想从事教师教育的学生,可以选择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而教师教育模块在课程体系上并没有大的变化,其重心在研究生教育层次上。因此,由部属师大从事免费教师教育,试图提供示范型优质师资的做法还存在一定困难。 三、免费教师教育的策略选择

  教育基础设施是教育教学的硬件条件。只有基础设施到位,提供了最基本的或适宜的教室、仪器设备与宿舍,才能使教师安其居,乐其教,才不用去为教学的安全而提心吊胆,从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目前,城乡教学条件差异较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条件不足。以江苏淮安为例,近几年虽然通过实施“改危”、“三新一亮”和“六有”等工程,农村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仍然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后,530所农村小学以及784个教学点,平均每校拥有电脑不到7台,绝大部分村小学没有计算机,一部分中心小学没有实验室,小学生人均图书不足7册,还不到基本要求15册的一半。8同时,为了解决优质师资不足的现状,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2003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依据该方案,投资覆盖全国农村53万多个中小学及教学点的基础设施装备经费约120亿元。从整个工程的总拥有成本来考察,120亿元只是一次性投资中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成本,后续投资应大于一次性投资,总拥有成本应该在800亿元以上。因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任重而道远,需要区分不同地区,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的投资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增加财政供给能力,改善西部及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

  除了加大基础教育设施投资,改善课堂教育教学条件外,还要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优化美化生活。尽管这些地区不能同城市相比,但对于支教的教师而言,不能用纯粹的教育要求他们,也不能通过硬性的协议约束他们,要能够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构建最基础的交通设施,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及相应待遇,这些也是教师教育的基础所在。从以往已经实行的义务支教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在开始时热情很高,被不曾见到的自然风情所打动。但能够完成义务期的不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发生了,其中就涉及到生活不便以及工资待遇不能及时兑现等问题。因而,新时期不能完全用伦理要求教师,让他们免费无偿地长期从事支教事业。

  我国教师教育的同质现象在部属院校也不能幸免,传统的教师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调整,从而扎扎实实地为西部及农村地区培养师资。教师专业课程体系应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其一是观念引领层面。主要是对西部及农村地区教育现状的认识课程,可以通过专题的方式根据内容总量及专题次数设定相应的学分。二是专业知识及技能层面。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设置手工技能课程,增加未来教师依据乡土素材自制教学用具的技能;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教学论课程,增强未来教师教学灵活性,以应对所在学校师资紧缺、课程空岗问题;教育问题研究类课程,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以校为本,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三是实践层面。实践课程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重要环节。在原有课程实践以及教育实习的基础上,一方面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推行教育实习全程化,至少为学生提供不少于一年的岗位实践机会,使学科理论知识同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丰富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形成有效的默会知识体系,增强教育教学的适应性与自动化水平。

  了解西部与农村外在至关重要。表现在乡村学生的特点上,与城区的同龄孩子相比,乡村学生知识面太窄,多局限于课堂书本知识,出现缺乏主见、跟风,做事热情有余、而能力欠佳的现象;公开场合自信心较为欠缺,不够果敢,缺乏竞争优势。表现在学生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上,这些学生的家庭以务农、做小生意或打工为生计来源。繁重的体力劳动让父母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负担之重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支出囊中羞涩,更不用说培养特长爱好。表现在履行教育的责任上,农村家长为子女提供的多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学习上的必要帮扶、督促,更缺少上的、关爱。表现在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上,教育子女的观念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往往形成对立局面,重男轻女的思想仍较多存在。家庭教育多以、责打的方式为主,情绪化、简单化、急躁化、化特点明显。在家长眼里,往往是分数代表一切,父母也常常会在孩子的老师和同伴面前毫不留情地数落孩子,其自尊心。从而造成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孩子叛逆一类家教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

  在课堂教学及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教育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为所提供的免费教师教育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而,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增加学生熟悉和了解西部及农村地区整个教育的机会。仅靠校内教育教学场景了解西部及农村教育教学还不够,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些差异,才能内化为教学资源,为服务西部及农村地区教育教学的自觉性。

  在当前普遍有偿教育与部分免费教育共存的背景下,接受免费教师教育的学生成为一类群体,并可能成为贫困一族的代名词。从今年6所部属院校的招生情况来看,部地区生源数量充足,西部省份填报免费师范生志愿且超过重点线的考生数量大大超出当地招生计划数,如贵州省为44: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15:1,广西壮族自治区为13:1。农村生源比例大幅度提高,去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录取的师范生中农村生源占43.9%,今年免费师范生中农村生源提高至60.2%,其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农村生源增幅较大。。免费教师教育政策对招生起到了调控作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西部及农村地区生源充足成为明显的。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取向与立志服务于西部及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宏大志向;二是避免免费政策给享受这一优惠待遇学生的歧视。部属院校要做好免费师范生的入学教育,加强政策宣传,对国家新时期的免费教师教育目标与措施进行解释,对免费师范生协议管理进行说明,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感,既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做事,提高学生履行协议的责任意识,增强服务基础教育的诚信度,又要养成学生服务于我国基础教育的自豪感,内化为学生长期服务于基础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克服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盲目消费的不良倾向,使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消除隔阂、团结友爱,形成尊重知识,竞相提高素养的良好氛围。

  在校内出现由于免费教育所带来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出现不同学校之间在免费与不免费政策上的歧视问题。教育部要明确免费政策的意义、范围及时间进程,让所有的教师教育院校明了未来我国教师教育整个政策,是试点推广,还是“双轨”体制,要有一个清晰的解释及原因分析。不能形成政策不公的事实判断,以及政策歧视的价值判断。应该在明确的时间表内,扩大免费教师教育的范围,逐步全面回归免费教师教育制度。

  

关键词:教师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