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的热播让大家看到了董卿的另一面,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在她身上增加的只是气质。羡慕完别人家的孩子,回过头来看自家的孩子,要怎样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共读整本书。整本书的阅读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指导更具情境性。但与单篇文章相比,整本书文字信息量更大,逻辑结构更为复杂,思想内涵也往往更为深刻,孩子阅读理解起来难度也更大。几年来,我和孩子共读《孩子,你慢慢来》《草房子》《海鸥乔纳森》《渴望生活:梵高传》等书,反复探索,将整本书阅读分为“自读——初探——深读——表达”四步。
作为优秀的言语文本,不同类型的经典书籍能为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不同的营养、语言材料、生活话题和行文样式。家长通过广泛的了解,结合孩子的兴趣,选定共读的书目。
书目选定的基本原则为:有兴趣、有质量、有数量,在此基础上强调书目的厚度和视野。阅读开始前,家长针对绘本、传记、小说、散文集、童话等不同特点的书籍制定阅读目标,精心设计阅读流程。共读绘本,引导孩子读懂文字的与图画的秘密;共读散文集,引领孩子探讨多篇集束凸显的主旨;共读传记,帮助孩子了解传主人生轨迹、思想个性;共读小说,孩子关注社会,走近人物内心,了解塑造人物的方法……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孩子明白一段话的意思,还要孩子阅读的能力,孩子从不同类型的文章中获取信息,以满足自己不同的目的需求。”中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做到“三个回归”:回归阅读本体、回归孩子本体、回归生活本体,应该以培养阅读能力而不是学习语文知识为教学目标。
整本书阅读最重要的任务是使孩子逐步学会“在阅读中学习”,从而成长为自觉、、热诚、快乐的终身阅读者。孩子是阅读的主体,孩子的“自主性”是整本书阅读始终遵从的原则。“自读”是阅读活动的起点,如何让孩子的“自读”行为变得更主动?实践证明,“激趣导入”是较为合理的策略。
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巧拟谜题;故设悬念;展示本书的影响力;借助与本书相关的影视作品引起孩子关注;引导孩子读序阅跋,了解概貌;带领孩子浏览目录,提取要点。
共读《水浒传》,我通过“猜图”“猜人物”“猜情节”的方式设趣导入。导读《水浒传》,多个译本的趣闻成为孩子的兴趣点,组织孩子讨论不同译本的特点激起了孩子阅读的渴望。《海鸥乔纳森》的阅读上,我告诉孩子这本书曾位居美国畅销书榜首39周,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文化灵魂,用“好奇”刺激孩子关注这本书。
兴趣的维持需要合理的计划支持。我用制定阅读计划的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常先引导孩子浏览目录,“透视一本书”,全书概貌,分解长难作品的阅读任务。
引导孩子“透视一本书”并制定读书计划后,如何评估孩子初读的推进情况?与“自读”相匹配,我采用设计“阶段任务”,“督导”孩子的阅读过程。这样的体验就像打游戏一样,设计的好,孩子会很乐于接受和参与,但前提是家长要对选读的书籍和孩子的兴趣有很深入的了解。
“阶段任务”即基于整本书章节内容设计的言语实践活动。比如,阅读《草房子》第二章《纸月》时,在《呼兰河传》的第三、四章的阅读中,我拟定的“阶段任务”是:将感兴趣的选段改写成小诗,并尝试朗诵,我来选择配乐。此任务将抽象概括为形象体验,引导孩子感受小说语言的诗化魅力。
“阶段任务”可根据书册章节特点灵活设计,拟小标题、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制作、据文绘画、情节补白、微电影创作、串词撰写等都是可采用的形式。孩子完成阶段任务后,父母可以采用“诵诗文”“述情节”“讲故事”“演短剧”“说评书”等丰富多彩的方式组织孩子交流阅读初感受。
阅读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可能理解不够深入。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也会有质疑和不同的发现。如何提升孩子初读原作的认识?这就要求父母结合不同书籍设计不同的“研究主题”引导孩子在初读基础上深读深思,读出每本书的精华。
孩子在阅读书册时,父母可将名家解读文献遴选后推荐给孩子,让孩子的认知碰撞名家,产生认知冲突。在这样的阅读中,原本浅显的认识会不断深化,不同人不同角度的理解激发出孩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曼德拉传》时,可将《英雄的完成:踏上回家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读“漫漫”和“与自己对话”》《多面曼德拉:平民总统有血有肉》《成事在人:曼德拉与世界杯传奇》等文章推荐给孩子。孩子阅读选文时,关注重点是比较这些素材与《曼德拉传》解读视角的异同。不同的视角代表不同的立场,孩子研读多人观点,会在丰富认识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情况允许的话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展开讨论和辩论:“为何全世界都在纪念曼德拉?”“对南非发展而言,黑人解放运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曼德拉和马丁·德·金、圣雄甘地等的比较”等。孩子整合和重构了先前积累的感性材料,形成较为清晰的研究思。
孩子这样表述他们的理解:曼德拉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他成为一位家、领导人之前,他首先是个品质、慈悲的人。在他的卓越领导才能之上,他首先人格完整,闪烁,他懂得在需要化解时首先伸出和解之手,也懂得面对对方的失信与时。正因为如此,即使他政绩不甚显著,即使他在治理南非时也有过疏漏和错误,人们仍然尊敬他。他履行承诺,总统任期期满便辞职退休,移交并担当调停南非内部冲突、非洲冲突甚至国际冲突的角色。他避开“有后容易追求的”之怪圈。
从孩子的阅读可以看出名家解读对孩子认识水平提升的价值,可以看到思维碰撞后孩子的思想提升。
初读过程中,孩子会提出不少极富价值的疑问,父母可将这些疑惑为资源,引导孩子深读全书。孩子初读阶段读不出的,恰恰是他的提升点。
在阅读《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时,多数孩子在初读阶段感受的是“母爱丰富性、复杂性”;当父母将疑惑“为什么龙应台写自己孩子故事的书要用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做序言?” 抛给孩子时,就引发了新一轮的深读。这个真实的问题引发我们聚焦序言《蝴蝶结》,细读之后,孩子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蝴蝶结》中作者联想的“回”一段特别突兀,这“哪儿跟哪儿”啊?对于王爱莲大段的回忆更离谱了,这是不是详略失当、文不对题?序言题目为什么叫《蝴蝶结》……
在这样的问题引领下再读全书,孩子认识到,作者我们关注的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对孩子的源于对生命的尊重;界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孩子,我们应尊命,不能生命的价值”。有了这一重理解,作者为什么称孩子的出生是“石破天惊的创世纪”,为什么把其中一篇定名为《他的名字叫》等问题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孩子形成了新的认识。本书题目是“孩子,你慢慢来”,生活需要慢时光,教育更是慢的艺术。慢下来,才有可能凝视孩子生活细节,才有时间静心思索孩子的变化,“慢慢来”是对生命的尊重、礼赞,是该被强化的“生命成长意识”。
父母作为更为成熟的阅读者,可以借助自己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父母带领孩子阅读,意在引导孩子深度阅读:从具象上升到抽象,对“灵魂完美”等命题深入思考。
经过前三个步骤,孩子对书籍的认知得到深化,父母还要积极帮助梳理孩子阅读。这一阶段,父母可自己示范,引导孩子用规范的体式记录阅读——撰写书评、文评、读后感、研究论文等。父母可将孩子的作品集结成册,或向报刊,或展示于班级家长QQ群空间……阅读结果的多元化使孩子的阅读充满个性色彩,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父母还可以就整本书阅读组织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这种阅读活动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但也会是一种真正的阅读,孩子会在阅读中成长,家长会在阅读中对子女的教育产生全新的思考与认识。”
综观上述实施流程,父母设计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对孩子阅读有指导,有建立在共读基础上的整体提升,活动结束后有整理。如果说,言语实践活动方式开发的过程可为“获取、加工、传递信息”的过程,那么,本书册阅读流程中将其细化为“获取 ——加工(督促)——传递(交流)——加工——再度传递”的过程,具备合;在操作细化的过程中,父母的指导作用也得到发挥。整个流程中,孩子始终是阅读的主体,充分体现了“自主性”:以孩子“自读”为起点,以“言语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课堂”为交流平台,以“文集”为结晶。孩子浸润于阅读之中,体会发现之乐趣、交流之愉悦、表达之畅快,这样的情绪体验有利于父母和孩子共同新一轮的书册阅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