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习总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四川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一大批戏剧、影视、图书等领域的精品力作,文艺创作呈现百花齐放的蓬勃态势。
这些立足于本土的文艺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带有生活味道,与人民共情,具有现实主义的能量,又有人文关怀的温度。同时,饱含了浓浓的巴蜀韵味,作为四川文化的鲜活载体推向市场,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助力四川文化全国乃至世界。
日前,代表着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评结果正式出炉:我省选送的舞剧《努力餐》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舞剧;舞蹈节目《永远的诺苏》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民族民间舞。此外,舞剧《川藏·茶马古道》入围“荷花”舞剧前8强,参加终评决赛,四川也是全国唯一有两部舞剧作品入围的省份。
“要是可以重新活一盘/还是要再搞努力餐/让老百姓全都吃饱饭/莫的战乱/我要努力努力努力努力/我要血战到底……”舞剧《努力餐》中,一段充满和热血的四川方言说唱,让观者也随之沸腾。
《努力餐》以烈士车耀先事迹为原型,讲述了地下以成都努力餐楼为掩护,与敌人周旋、开展情报斗争的故事。剧中塑造的车老板、亮嗓子、黄三妹、冷处长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浓郁的巴蜀风情演绎中,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程,致敬一代无畏的献身和坚定。
《努力餐》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出品,由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演出。该剧由新锐编导王思思、钱鑫执导,潘乃奇编剧,汇聚了国内一流舞美、服装、造型设计等主创人员加盟。
题材舞剧众多,《努力餐》却另辟蹊径,将目光聚焦于20世纪30年代的“努力餐楼”。舞剧中的主要人物车老板,原型正是先烈车耀先。当年,车耀先创办努力餐,一方面希望能以一己之力让贫苦大众吃饱饭,同时,努力餐也成为地下的一个秘密联络站,地下常常在这里传递情报,刊印发行《大声》等周刊,宣传进步思想和主张。
要将这样一段传奇历史,浓缩在短短的100分钟内,并不容易。编剧潘乃奇透露,整个主创团队在一起磨合了一年多,剧本前前后后总共改了20稿。
剧中,几场群舞大戏,铿锵而悲壮,为全剧填上了极为厚重、深沉的底色。舞剧中段,当日军逼近,一场突如其来的轰炸让所有观众的心提到嗓子眼;车老板与黄三妹手捧饭碗,探望食不果腹的贫民百姓,昂扬地大声疾呼抗日、救亡,令潮澎湃;为情报不落入敌人手中,亮嗓子掩护车老板撤退,只身抗敌,临危不惧;终章的“血战”舞段,当餐楼众人散去,仅剩车老板一人挺直腰杆,拿起枪杆——这时,大气磅礴的说唱昂扬响起,已经的和仍在战斗的人们从燃烧的血色幕布后走出,象征着一代者强大的世界和不渝的志向与——“为百姓加餐,努力努力;救民族危亡,血战到底!”壮烈的旋律、激昂的舞蹈和舞者们坚定如铁的眼神,将舞剧推向最终的。
剧中许多重点情节,都将四川美食作为一个要素进行。一张矮方桌与两把竹靠椅的场景,则成为情节发生的核心符号。有一幕,车老板、黄三妹、亮嗓子还有军统冷处长四人围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谈,表面上其乐融融,灯光转换间,突然将想象中的猜忌外化成为餐桌上的斗争场面——四双筷子宛如尖刀利刃,相互冲撞,直指心脏。
“我们将心理冲突外化为舞蹈动作,在寻常的餐桌上突然插入,亦是《努力餐》在舞蹈编排上的创新之处。”主创介绍,而另外几幕,包括围绕沸腾的火锅展开的、一碗担担面两端的诀别愁绪等都与吃有关,可以说,每一场吃戏,都是一次内心戏冲突的集中爆发。
“桌椅既可以是桌椅,也不是桌椅,它在观众的想象中和创作者的处理中,千变万化,作为一个吃饭所在最基础的单元,它马上可以拉近观者的感受,这也是一种国际化的表达。”舞美设计刘科栋介绍,经过与导演的多次沟通,最后确定了用竹椅和木桌来呈现,这其实也是一个典型的四川符号。
此外,舞剧通过许多动作细节呈现四川美食,第二幕中,后厨几位小厨娘偷吃了几口水煮鱼、麻婆豆腐,享受地吮指、咂嘴,灵动的肢体语言给观众以强烈的代入感,忍俊不禁。成都街头巷尾冒着的烟火气,也在演员的指尖、足尖淋漓尽展。
主创介绍,之所以选择美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努力餐的另一层深意,就是努力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正是因为先辈的努力,这在今天成为现实。
为了更加充分讲好这个发生在成都的故事,主创曾前后8次到成都博物馆采风,尽可能地打造充满川味的演出。
那时,茶馆文化在成都十分鼎盛,舞剧诙谐地重现了20世纪30年代老成都餐楼茶馆中的生活情趣与细节:努力餐楼开门迎客,店伙计们肩披白毛巾在矮桌竹椅旁起舞,车老板与黄三妹殷勤地招呼来客。甚至掏耳朵、洗脚、擦鞋、按摩等皆穿行其间,活脱一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都街头的相。在舞段中,车老板妻子黄三妹演绎的精彩的功夫茶表演,亮嗓子上演的川剧变脸,更是为舞剧增加不少文化韵味。
舞剧中,一整面注音符号麻将构成的密码墙被拨乱,又重新建构,随着剧情推进,这面麻将密码墙多次出现。主创介绍,其设计灵感,其实正源自车耀先创办的“注音符号麻将”。
车耀先为了让更多人识字,将注音符号刻在麻将牌上,在如今的努力餐餐厅中,也还保留着这样的红色记忆,主创则将其通过艺术化呈现搬上了舞台。
在音乐设计上,《努力餐》也充分吸取四川文化元素,将川剧鼓点、地方民谣等改编融入其中。舞剧虽然台词和唱词不多,但仅有的几段足以让人热血沸腾。
“江山依旧烽火燃,心潮卷起血和汗,就算血染将士衣和衫,死前也要吃饱饭。江山依旧烽火燃,耳边在哭喊,力拔山兮壮士不复还,护我锦绣河山。”在充满“燃点”的音乐里,车老板的战友、家人、朋友又“回”到了他的身边,与他再度并肩作战,通过充满力量的群舞,展现党人的气质,英雄不死,在烈火中。
一段人与自然的历史,一个真挚情感的悲欢故事,一种坚毅达观的民族,一份悲壮的家国情怀……10月28日,舞剧《川藏·茶马古道》在雅安演出,打动不少观众。
茶马古道是古代重要商道,绵延数千里,传承上千年,了无数的传奇故事。舞剧《川藏·茶马古道》,撷取川藏茶马古道上特有的“背夫”形象,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为背景创作。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背夫们在峭壁上一步步“背”出了川藏血脉交融之道,用生命谱写了民族团结、爱国奋进的华章。
《川藏·茶马古道》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雅安市委宣传部、雅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出品。
拥有千年历史的茶马古道,在过去,是重要交通通道,同时也是商贸交换、文化交流、民族交融之道。如何呈现这样一段特殊的历史?《川藏·茶马古道》没有选择大英雄、大人物,而是选择了聚焦背夫这样一个独特又平凡的群体。
剧目伊始,风雪交加中,一列背夫们,背负着相当于自己体重两三倍的茶包,地在峭壁上努力往上走。作为女背夫,杨阿妈背着茶包的同时还带着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山生和茶生共同前行,两兄弟打打闹闹,似乎还不知道生活的艰辛。
突然,泥石流来袭,阿妈不幸遇难,两兄弟也就此失散,哥哥山生被康定藏族锅庄主次仁收养,和庄主的女儿格桑梅朵一起生活在锅庄内;弟弟茶生带着哥哥留下的长命锁跟随背夫回到故乡,兄弟俩分隔在古道两端。
十年后,兄弟俩都已长大。抗日战争爆发,茶马古道同时肩负起了运送抗战物资的重任,为了运送物资,茶生接过了受伤的掌拐(背夫队伍的领头人)的杵棍,带领背夫们再次踏上了古道。
作为根植本土历史文化的舞剧,剧中有大量的情景还原,展现浓郁地域风情。一次次采风中,舞剧《川藏·茶马古道》总导演马东风收获了不少细节,她也大胆地将这些细节都搬上舞台,让舞剧充满浓郁的民俗生活气息。
例如一场泡脚的戏。背夫们劳累了一天,好不容易抵达锅庄,用热水好好地泡个脚,是一天最为惬意和放松的时刻。而茶生与梅朵的相识和相恋,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帮茶生提来大桶热水、搬来木凳,俏皮、灵动的舞蹈动作,展现了梅朵这位藏族女孩对待爱情的大胆和纯真。
舞剧是一门肢体语言的艺术,没有语言、台词对白唱段,要让观众看懂舞剧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饰演茶生的演员巩固告诉记者,为了以舞蹈形式展现出背夫负重前行的情形,身体究竟弯多少度,腿怎样迈步,都是要仔细拿捏的。
舞剧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抗战中后期,那也是茶马古道最为特殊的时期,背夫们不仅运送生活物资,更重要的是运送抗战物资。茶生接过掌拐的重担成为背夫,而最后,茶生在古道上,悲痛欲绝的哥哥,又接过弟弟的重担,继续成为背夫,为支持抗战继续奋斗。
饰演哥哥的演员索晶星告诉记者,这最后一场戏,对于自己来说也是挑战最大的,除了藏族舞蹈元素本身,情感的转变也很复杂。
“一方面,哥哥对背夫这个职业是痛恨的,因为夺走了他太多亲人的生命,但另一方面,他又对支持抗战是有责任感的,所以在悲痛、挣扎中,接过弟弟的重担,继续成为一名背夫。”索晶星说。
抗日战争结束后,随着川藏公等修建,茶马古道也完成了,逐渐消退在历史中。“但那一段历史不应被忘记,那一种也没有消散。”马东风说,《川藏·茶马古道》正是希望背夫们坚毅乐观、吃苦耐劳的。(四川日报全记者 吴梦琳)司马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