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发布时间:2024-6-26 18:05:30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如今已成为我国学界一种广泛共识和价值追求。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后备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是我们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而弄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本质内涵和具体实施途径,有利于我们青年学子更好地践行知识报国的,更好地投身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一、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首先要加强科学实践的培养,面向中国时代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实践性是科学的本质特性,“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就是紧扣科学的“实践性”特征,寄希望中国学者要面向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服务。这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科学实践性的必然要求。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实践首先要培养他们躬行实践、发现问题的本领,培养他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经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下田,是他对年轻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辈子的追求。这位“看上去更像农民”的科学家,“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上”,“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要下田的”。新时代大学生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就不能坐而论道,而应该学习袁老躬行实践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我国实际需要出发,发现和解决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学术研究应是的,是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的。“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只有把学术研究与人民的需求相结合,才能使研究更有价值和应用性。因此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应以人民需要为研究对象,将个人的学术追求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研究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

  2016年“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2019年“时代楷模”、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朱有勇院士说:“我们习惯了把论文写在纸上、发表在刊物上,现在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一家家农民富起来、一个个村寨脱贫!”他2015年主动请缨到深度贫困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扶贫,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当地建立“科技小院”,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立足农村推动科技应用,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精准有效的科技扶贫之。见贤思齐,要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们大学生需要向李保国、朱有勇等人学习,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以人民的需要为研究对象,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才能使得科学研究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担当。

  “科技立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其中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决定我国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并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纳入2035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因此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还需要勇于创新和突破,推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2021年“时代楷模”彭士禄院士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他负责引进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面对社会对自己的赞誉,彭院士谦虚地说:“我只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垦荒牛。” 2017年“时代楷模”黄大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回国短短7年,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彭士禄在核动力领域的“垦荒”,黄大年在“巡天探地潜海”中创造“中国第一”,都为我国高水平科技领域的自立自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推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应要像彭士禄和黄大年一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不断砥砺勇于创新和突破的,聚焦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和奋斗的方向,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时代担当,奋斗创造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应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为研究,紧密联系祖国的现实和发展需求,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应勇于开拓和创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驱动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应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以人民的需要为研究对象,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而这也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最终目的。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深刻理解“学以致用、知识报国”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作者:唐林轩、谢卫平,湖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研究员。本文系湖南省2021年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大学语文》、湖南省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财富研究”、湖南工程学院教研教改招标项目“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