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簿,又称簿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时期会计人士李梦白先生的考证,“吾国簿记导源最早,周礼‘以会计制国用’,又司会之注云‘主计会之簿书’,孔子言:‘会计当而已矣’,是会计簿记之应用,已滥觞于三代。
账簿特别是商业账簿、家用收支账簿、排日账,作为普通所留下的民间文献,具有极高的真实性。账簿中除了丰富的经济信息外,亦有体现日常生活的其他信息,透过这一类文献,能更真实地反映传统普通的日常生活。
如何研究利用这一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文献成为学者们讨论的对象。本课程巧妙利用历史文献学,通过对账簿研究的几个切入点:人名与交际圈、地名与经济交往空间范围、记载的价格与物价变化、“洋货”与“”在器物层面是如何影响中国普通的生活等,来以小见大,窥探账簿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意义与背后的社会变迁。
董,男,1981—,安徽亳州人,200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随后进入中学任教。2009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2012年获硕士学位,并于同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2016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大学历史系师资博士后。论文曾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安徽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刊资料”等报刊发表、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