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发布时间:2018-5-12 21:17:0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应该牢牢把握一条主线;三个选择,从优化外部和深化教学两个着手解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面临的四个难题,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增进教学实效.所谓优化外部,即在高校建立全方位育人的机制以及创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所谓深化教学,即师、学生、教材和这四个要素寻求突破,建立现代的教学模式.

  作为高校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渠道和阵,在思想教育具有独特的渗透功能,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爱国主义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教育部主管领导要求将这门课建设成为大学生喜爱、终益的一门优秀课.然而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偏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

   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三令五申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重视都分,因为它关涉着树立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关涉着培养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感和责任感,关涉着建立当代大学生对执政党、人民的理解和信任.

  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位尴尬,在高校中受到诸多冷遇.首先,这是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性质决定的.大致说来,高校的课程设置分为两类公共课和专业课.高校重在专业教育(或曰知识教育),因为专业教育是高校的生命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公共课,承担着教育(或曰品德教育)的功能,而教育是无法衡量的.通俗说,评价高校办学质量的高低有硬性指标,大部分都和专业教育息息相关,而考核教育的指标基本没有.可想而知,思政教育当然在高校受到重视.第二,比起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时少得可怜,上课的也人意.连一点点学时,专业课的老师都认为太多了,挤占了专业课的教学.专业课的老师可以采取小班上课的方式,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在上百人的大教室.数百人在一件教室里,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的难度了,就是基本的纪律都很难学生睡觉的有之,上网的有之,聊天的有之,业的有之,看闲书的有之等总之,认真上课的学生寥寥无几.再次,高校考核老师的方式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相对.简单说,高校老师一年要完成固定的工作量,专业课的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相对轻松完成,比如上课、指导毕业论文、课程实验等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老师只能用一种方式完成,除了上课上课,上大课、上重复课成了思政课老师的家常便饭.长此以往,超负荷的劳动必将消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老师上课的积极性,挫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老师上课的创新追求,导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预期目标和实际课堂效果相差甚远.

  一是与中学历史课内容的重复;二是与 思想、 理论概论和课内容的交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将中国近现代史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大阶段,每阶段的历史采取综合论述和专题论述相的写法.就是将全书分为上(1840—1919)、中(1919—1949)、下(1949—2005)三编,(2010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修订版更是延长了下篇的时间段);每编下设综述和若干专题,综述阐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纲,重在讲述该一时期的基本国情、历史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专题则重点阐述该一时期的重大历史问题、重要的历史经验,让学生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要.上中下三篇基本囊括了中国近现代160多年的历史,以及其中的重大事件、重大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规律,可想而知内容信息量之大.而在大普通高等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时安排是36学时,而笔者所工作的工科院校只有32学时,这就使内容多和课时少的矛盾尖锐凸显出来.这一尖锐的矛盾一来导致教师难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也很难详尽探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规律.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多教具已经运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中,声、光、色、电的视频教具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了.教学手段谓不先进,然而教学模式的不合理也凸现出来,这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是教学方式的滞后.上课基本上一本书、一张嘴、一堂课,换汤不换药的式教.教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或不听,这必然大大削弱教学效果.其次是教学评价形式的单一.据调查,大部分高校目前公共理论课的主要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末理论考核占70.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相关问题.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关心的问题集中在一处这堂课的内容跟考试有关吗当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趣味性和育人效果何在第三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长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偏重于式的理论教学,于是当教师按照固定的教案教学时,既远离真实的历史场景,又脱离丰富的现实生活.而当代大学生身处一个知识获取渠道丰富的信息时代,他们的思维活跃、意识强,枯燥的理论教学很难激发他们持续的学习热情.如果没有多样的、行之有效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如果理论和实践相,那么理论是缺乏吸引力的.

  基于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面临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必须从以下两个来寻找解决方案,开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新局面.

  有学者指出如果缺少思想的社会控制以及育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和文化家园,思想理论课就永远只能是枯燥乏味的,而成为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园.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等于f{P·E},其中B代表人的,P代表,E代表.公式表明,人的是和相互作用的函数,是人的内在需求与外在相互作用的,说明了学校、社会的文化氛围与学生的面貌相互影响.2显然,营造良文化有助于思想理论课,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摆脱当前的困窘局面.如何营造一个良文化呢首先是高校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全方位育人的机制知识教育重要,思政教育也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两者要有机融为一体.当学校各部门气力,发挥思政理论课堂主阵、主渠道的同时,调动和组织一切教育力量,要求其他各课程教学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培养时,思想理论教育就不再是被边缘化的角落了,思想课程就是在政策上被重视,更是在实际教学中被重视了.其次,创设优秀的校园文化.2009年恰逢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当时笔者所在高校就举办了许多大学生活动,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关涉的诸多内容成为大学生可感、可知的事实.通过运用校园、校园网站、学生报刊、班级、多种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使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严肃内容寓于生动、新鲜的新闻事实之中,贯穿于学习、娱乐和生活等各项活动的始终,使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树立爱国、爱党、爱国家、族的,思政教育如春雨润无声般收获明显的实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面临的诸多难题主要是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的,因此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索和提炼新的教学模式是关键.现代教学模式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这四个要素,3(P18)因此创设新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从这四个关键因素寻求突破.首先,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师德之外,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老师一要坚定.如果自身的马克思主义都不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都很薄弱,能让学生信服呢二要知识储备丰富.有学者指出,大学应该在理解历史逻辑的层次上学习历史,即学习历史的关系和历史的规律.而讲授历史逻辑不宜采用理论性强或专业性强的语言,应用通俗易懂的话,并尽可能用历史的细节来论证.4历史细节从何而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大量阅读浩如烟海的中国近现代史的论著、通史、专史、史料、名人传记、年谱文学作品,以便从中寻找最生动、最恰当的材料,难度可想而知.其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是深化教学的核心所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深深为当今大学生所厌倦,课堂教学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而主动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我得学习调整为我要学习.许多研究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可资借鉴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室讲授和组织学生讨论相,有性答疑解惑;将区域特色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充分利用本的历史和教育资源5,比如有的学者提出建立三整合式 教学模式6.,理论要通俗化、直观化、形象化;学习要互动化、协作化、实践化;考核要灵活化、个性化、人性化.再次,深深吃透教材.前已提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内容多与中学历史课和 思想、 理论和 重要思想多有重合之处,加之课时少,所以导致授课难度的增加.在情形下,课堂教学要想吸引学生,就必须要吃透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思想理论课,对当代大学生的是国史和国情教育,目的增进他们理解近代中国的三个选择,这就决定了教学重在探讨历史发展规律,即历史发展.在不同于历史过程的层面上,认识历史的层面上,在能够说明历史而仅叙述历史的层面上来理解历史.4教师在备课,必须要了解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国近现代史教材,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程度,以及对大学历史课的期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合理讲授,明确哪些内容可以略去,哪些内容一带而过,哪些内容必须深化.对与 思想、 理论和 重要思想的重合内容也可做相似处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与教授 思想、 理论和 重要思想沟通,了解他们上课的重点与难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合理取舍.最后,运用合适的.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只限于连篇累牍的文字,希望更多的视频材料;他们足于教室的,希望参与多教学.如今,使用生动的PPT课件教学已,学生进一步要求使用Flash、动漫,以及利用网络的电子牌系统BBS网络教学等等.无论是对教师对学生,网络教学的优势都明显.在网络学习平台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师生之间在丰富的网络资源库中探究式、交互式学习.当教师合理利用资源,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时,教学必将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我们要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体系和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在实际教学中拓宽教学的空间,探索增进教学实效的径.

  1、马克思的科学技术社会理近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暨对当前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修订的一点

  关于对写作近现代史纲要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近现代史纲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