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北大博士抄袭国外论文 校方:将组织专家核查

※发布时间:2018-10-31 14:57:5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几天,北大博士毕业生论文因抄袭被《国际新闻界》公开的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昨天,北大历史系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立即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核查,如确认抄袭,将根据学校进行处理。

  另外截至目前,于艳茹所在的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及其本人都没有做出公开回应。然而在追问进展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关注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先从《国际新闻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昨晚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的一句话说起:

  “还有更多的没有被”,陈力丹教授作为我国新闻类知名核心学术期刊负责人说的这句话,说明“论文抄袭”在我国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一篇“除了摘要和结语,几乎全文照抄国外论文、多个段落一字未改”的论文,为什么对登上学术期刊呢?我国对于论文抄袭是否设有“防线”?这道“防线”又为何失灵了呢?

  一位和于艳茹同样毕业于北大历史学系的博士生告诉中国之声,“大约从2012年起,博士研究生毕业条件取消了在历史学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的硬性,改为只要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即可”。而“历史学的论文引用主要分为两类,一为史料,二为观点。相对而言,于艳茹论文涉及的世界史中,引用外文更多些”。南开大学学系副教授陈鹏表示,目前我国期刊查验是否抄袭的“查重”软件,识别度有限:

  陈鹏:现在基本上我国的主流的核心期刊权威期刊都是配备了这样的查重系统的,他们都有自己查重的数据库,问题是如果查那些原文抄袭的比较容易,如果查异意改动的就存在困难了。翻译过来的文章现在查重仍然是有很大的门槛,观点一致、表述方式不一致的就很难查出来。

  使用不同的系统、只对比文字而非观点、中外语言表达差异,这些使得不少涉及抄袭的论文可以“钻”。也因此像《国际新闻界》这样的核心期刊并不使用“查重软件”,而是靠“专家的经验”来查。

  新闻学院副教授刘海龙:我们没有专门的用查重的软件,主要还是靠寻稿人的各个领域的学者,依他个人的经验。查重说实话在国际上也没有哪个期刊这样来做,都是那个叫做Peer Review同行评监,这个是国际期刊大家的通用做法,因为你在上一旦发表出来,其实不光是这个领域内,所有人都能看到,一般我们会认为,你应该要珍惜自己的这个能力。

  吕后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