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获公告】第四届“南都量化历史研究最佳论文(2018)”获论文公告

※发布时间:2018-11-12 21:51: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原标题:【获公告】第四届“南都量化历史研究最佳论文(2018)”获论文公告 第四届“南都量化历

  “南都量化历史研究最佳论文”由南都公益基金会提供经费支持,由“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组委会负责评选和颁工作。

  该论文旨在推动现代社会科学的分析范式和研究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经济史、金融史、社会史、史、制度史、文化史、文献史,等等)。

  评委员会基于本年度“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青年学者(副教授或以下职称)提交论文的总体情况,决定评选两篇论文为二等论文,一等论文今年空缺。获论文(排名不分先后)分别为:

  经济学博士生,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经济系,研究领域为经济史与经济学,研究兴趣为国家形成与精英的构成。Email: 。

  历史学博士生,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曾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生,主要关注18-19世纪中国官僚制度史与行政知识史。

  中央的官僚制国家是如何建立的?主流观点认为,战争可以激励者直接攫取资源,从而提升国家能力。中华帝国是最早建立中央官僚机构、也是最长寿的中央之一。研究中华帝国的形成,可以为国家建立这一课题提供更多见解。

  首先,作者使用手工采集的数据,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国家建设以及精英的活动模式提供了第一个系统性,并提出这些模式无法仅用战争来解释。其次,作者发现非贵族出身的行政人员的比例在内持续上升。作者提出,人力资本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渠道,因为它通过降低行政任命的成本来促进军事和税收的集中化。作者进一步提出假设,认为生产率的上升与内乱的频发增加了平民获取教育的途径和激励,从而带来了人力资本的提升。作者使用数学模型来形式化这些理论,并推导出以下结论:官僚化更容易在军事低的地方出现,也更容易在行政人员关系较弱的情况下出现。作者使用了历史数据和案例以讨论和验证这些结论。

  清代科举体制中,进士通过馆选、散馆考试进一步筛选,形成翰林出身官员这一群体。他们是科举精英中的翘楚,拥有升迁上的优势。本文以翰林题名录文献为线索,大量收集清前期史书与中央档案中官员职位变动的记录,考察翰林生涯的轨迹,以此反映科举精英在清朝中的作用与地位。

  经统计,翰林出身官员正式取得任官资格后,大约在6-7年后迎来第一次升迁,一半左右的官员能够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升到正五品,还有的人会进一步升到正四品(耗时十三年)和正三品(耗时十五年)乃至更高的品级。对于散馆考试中成绩较好、获得“留馆”资格的翰林而言,官至三品以上的机率接近30%。登上宦途顶峰后,官员们会继续为国家服务五六年。四分之三的官员能够平安离任。较好的科举成绩、较为紧密的乡籍网络与入直宫廷、博得圣眷的经历,均可以提员爬到更高品级的机率,的恩眷还能缩短升迁所需的时间。这一体系的运行是清朝皇权伸入官僚体系的结果,体现了清朝官僚制度中“储才”与“用才”、“品位”与“职事”的统一。

  上述两篇获文章作为工作论文,仍然存在不少有待完善之处,比如数据与模型之间的联系,量化方法的运用等。但这两位学者的研究基于丰富的史料、翔实的数据和严谨的量化分析,对所在的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创新,拓展了我们对相关问题的认知,有助于激发更多学者对这些历史的研究兴趣。为此,评委会一致决定授予这两篇论文“2018年南都量化历史研究最佳论文”。

  “量化历史研究”号由陈志武(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原耶鲁大学教授)和龙登高(大学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及其团队负责。以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方式,向广大学界和业界朋友,定期推送有关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历史研究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本账户同时作为“量化历史讲习班”信息交流平台,向大家及时发送讲习班的最新信息和进展。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搜寻号:QuantitativeHistory,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关注订阅号的同时,我们也诚邀八方学人发送电邮建言献策。“量化历史研究”旨在凝聚一批对历史研究有、有热情的朋友,共同推动以量化的方法研究经济史,金融史、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各类历史题材,分享观点,共享资料。我们的邮箱:。期待您的声音!

  邻家小妹让我欲罢不能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