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请问在历史系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发布时间:2019-9-6 3:06:0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历史学在众多大学科目中似乎是冷门的那一个,然而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些其他专业的学生向我咨询历史学考研的事情。追问他们为什么抛弃了之前比较热门的比较好找工作的专业选择历史时,他们几乎都用了同样一句话回答我:我喜欢历史呀。我心中一颤,喜欢历史是多么纯粹的一种内心动力呀。不过喜欢和真正从事历史学研究是有区别的,那么在历史学系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今天我们会从知乎大神那里得到一些答案。

  而无论哪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得多的反而是学习专业知识时得到的附属技能------宏观思维、综合分析、文笔、获取资料分析资料与提炼资料.就算是当老师,如今的中学历史老师被要求改教语文地理的,难道还少吗.而且,教中学历史,跟历史学本身,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以及最关键的是,当你想去从事实际工作时,你的老板和与上文那些人一样,不了解学历史的人究竟会干什么,有什么技能.

  你会发现尽管你在专业上已经有了自己的视野,但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自己都觉得自己还有好多东西没有学到好多事情没有做到.而这时候出去找工作,唯一的变化是在当老师时,文凭比本科学历的老师有些许优势.如果是找实际工作,与上文第二点里并无不同.

  体验2.考古学嘛~~~老师最稀罕滴,才不是学霸,而是身体素质好的、专业技能点满的、熟练操作器材(各种探测工具和发掘工具)的高级技工。原话是让 我们“把自己当高级技工去培养!!!”

  在学历史之前,我总是很纠结为什么要把辛苦发掘的地下遗物回填,后来才发觉,有价值的东西只有那么点。。。大部分的遗物其实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再想搞个大新闻的某些人,没必要,不值当,有那个时间,不如好好工作,养活老爹老娘老婆孩子是是正经(胡屠户脸) 。

  了解是需要时间的,很少有人在事情刚开始时就知道事情的,调查的时间越久,战线拉的越长,离也就越近。(个人看法,轻拍)

  据说有个很火的电视剧叫《甄嬛传》?还有一个更火的叫《芈月传》?然而我只是瞟了几眼就醉了,这明明是披着历史剧的外衣,演着小白剧情的脑残剧嘛。。。

  我就不考究什么台词道具服装什么哒,咱能不能尊重下基本的历史事实???你把什么功劳什么重大历史事件都往女主身上套,这是要毁天灭地啊!!!雍正帝死不瞑目啊!!!义渠君他们组团回来找你怎么办?

  其实我最初不是学历史的,在高考结束报志愿到大一的这段时间里。人家正儿八经的是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里的一份子,也是外院少的可怜的男性的其中一员了。高考那年的话其他科目考的实在一般,英语考的很好143分,算是不枉了英语老师的教训。

  没错,我栽在了那年很难的文综,特别是历史选择题上,这是血和泪的教训啊,平时历史一向是很好的,当了一年的历史课代表,说多的都是泪,不扯了,扯回到在历史系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个问题上来吧。我将条理清晰,分以下这几点来说说我个人在历史系学习一年半的看法,全为个人经验了。

  来到历史系,你发现我的天。历史系的孩子简直是需要全能开怪啊,真是通才博学的要求一点不为过,亚里士多德算什么,我们也要向亚里士多德看齐,看玩笑了,意思就是我们涉及的学科知识很繁复多样化,什么知识学问都要懂一点的啦。

  没错这就是第一点文言文,中文系的古代汉语我们要学一部分,而且我敢打包票我们学习的难度和深度远远要超过汉语言文学的汉纸和妹纸们,我们会认繁体字,会写繁体字,会识别异体字,会到聊天居然用的都是丫的繁体字。这是自带技能。我记得大二古代汉语的考试我考的很轻松,半个小时做完了全部卷子。而那学期作业居然是抄写二十篇古文课文和翻译,还要整理所有文章里面的使法,意法,固定结构和句式,抄的人手疼的说。文选的考试有写20个繁体字,大约3分钟-5分钟之内就轻松搞定了,现在基本的繁体竖排的古籍对于我来说,不是问题,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古籍阅读和知识的积累了。

  我们的课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史,有经口述小姑两瓣湿乎乎济史,货币史,制度史,史,军事史,社会史,史,民族史,边疆史,文化史,教史,历史人类学,史学史,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我可以说确实包罗万象,知识容量和内涵很丰富,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说的就是历史系的吧。

  我学习了宏观经济学,上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知道了萨缪尔森,了解了亚当斯密等人。经济史和货币史的难度绝对是不比经济学的课程,更加难以理解,我想起了制度经济学,经济人假设,径惯性,博弈理论,天啊放过我吧。

  我很熟悉的是文化史和史,边疆民族史更是谙熟于胸。别人知道的我没有不知道的,别人很多不知道的我十个有七八个会有脑子里的反映,这就是读了历史之后最大的感受。精通各种东西,对于南诏国,大理国,爨氏,罗甸等多有熟悉了。

  后来参加省里面的国学大赛,轻松地拿下了全省第一的荣誉。同去比赛的中文系的朋友都失败了,不是实力不够,是只知道中文的知识。历史系的就不一样了,我当时对国学所谓的还是很感兴趣,主要还是先秦秦汉的典籍的问题了。

  现在用熟练的文言文阅读,写散文和议论文根本不是问题。还喜欢琢磨写古代的诗词曲赋,一点不比汉语言文学的人的素养差,而且自带的是鉴别历史错误和失误的能力,很想写历史小说和随笔啦。

  2.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提升了整个人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更加自信,有了丰富的间接的经验,正在逐步实践和思考,去认识社会,更好地发展自己吧。现在现实还是很紧张。

  3.在历史系读书练就了自己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培养读书的习惯和能力的额一整套模式,。在这里我每年都需要阅读查阅大量的书籍和相关的学术论文。,自己的见解越来越深入提高,自己了许多,自己对许多问题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自己学会了分析问题,结局问题的初步模式。有了问题意识。

  4,在历史系,自己的生活过的还很舒心吧目前。,做自己喜欢的事,很有成就感和喜悦感,更加坚定自己的意志,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世界史也是我熟悉喜欢的,英语好占了更多的优势,还需要加油

  我相信大多数人来历史系,还是因为对历史有爱好的。即使是没有爱好的人,在大的熏陶下,也很难会不爱历史。毕竟,上下五千年,中外百多国,那么多的英豪秀士,那么多的曲折传奇,这么丰富的世界,谁会不爱呢?

  在中国,甚至可以说在任何国家,你学习历史,不可能不接受那些宏大的东西。帝国的兴衰,王侯将相的沉浮起落等事情。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整天接触的都是伟大的人和伟大的事,很难不生起建功立业的雄心。

  但是,历史系学生本身的出却是比较成问题的。我们这一届的同学,一部分做了老师,一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另有一部分考了公务员或是进了国家单位。当然我无意评判大家的人生选择,也不是看不起这些职业。只能说,离建功立业,太远了。

  有人说历史学是屠龙之术,我比较认同。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所学能够帮助我们更上一层楼。但是现在看来,历史学给予我们的,是点燃了雄心之后却又用现实慢慢熄灭的。设若我们对世界的奇妙过去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那么平庸的生活本身,可能不会使得我们如此失望。

  历史系奇葩多,历史系的学者嘴巴大,爱,使得历史系在众文科中分外突出。我觉得,可能就是因为学历史的人,还是很难摆脱功利吧。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今天人们往往说有史以来怎么样怎么样),而我所就读的历史系也是一个古老的学院(今年是我们1040年院庆),学院的主体建筑全是仿宋古体(我们学院是国家五景区),学院的老师们研究方向大都也是中国古典学术(),我们系也保留了许多历史学古老的传统。

  从汉代开始,历史学学术研究就重视所谓“家法”。今天我们以专业的眼光看待一个历史学者的学术,也是从其学术源流看起,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也就是今天所称的师承和家学。

  我们学院从大一的本科生开始,就会正式选择拜一位老师为自己的“业师”(学业导师),而拜业师一则意味着正式入历史学学术界之门,以后出去参加学术会议介绍的时候首先都是说自己导师是谁,二则意味着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从此在学校安排的课程之外,还有了业师为你安排的专业方向。

  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为例,我的业师是张岂之先生的学生,属于侯外庐先生一派,在学院里我们又被称为“侯门”(哈哈哈一入侯门深似海呀~)。我们传承的是社会史方向的思想史治学径,因此我的业师特别注重社会史方法的培养,除了学校安排的“中国思想史”的课程外,我还要挑侯先生的《中国思想通史》中的一卷进行精读学习。同时我导师主攻,而我们身为其学生,也要在大学里选中的一本做精读学习,像我选择的就是《论语》。

  在我们学院,不同师门之间称“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只有同一个师门内部才互称“师兄师弟师姐师妹”。每一个师门都有自己的活动,最多的是读书会和,像我们师门就是导师组织读书会,学院里还有秦汉史的老师组织《史记》读书会,法律史的老师组织《唐律疏议》读书会,文字学的老师组织《说文解字》读书会,等等,不同师门之间的读书讨论都是互相的,可以参加。

  我们历史学院有自己的图书馆----御书楼,非常的古色古香,而且永远不会没有。里面藏书也全都是我们历史学的专业书籍,光是《四库全书》就藏了好几套不同版本,基本上写论文引用文献都可以查到原书。

  同时逢年过节,我们的导师也会组织师门聚餐,登山,郊游等等。大学三年,我们的足迹遍布省内各地的名山古迹,都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师门短途郊游去的。每次聚餐,聊古今文人都可以聊到饭店打烊,有师兄还说:“文人之间的都不叫,叫典故!”每次登山回来,导师都会勉励我们说:“你们要努力读书,成为这个社会的智库。”那种“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感觉真是潜移默化的熏陶着我们。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们的师门和研究生的导师一样,但有一次我和在北大的读新闻学研究生的姐姐交流之后,我发现似乎并非如此。现代的研究生导师制老师和学生之间主要是学业上的联系,比如说指导论文和专业学习等等,有些学生视老师为资源,有的老师视学生为劳动力。但是在史学界的传统师门关系中,就能明白为什么“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我大一年少轻狂顶撞过老师,那个时候我才刚入师门不久,结果我的导师亲自去道歉说自己“授徒无方,还望海涵。”心中真的特别与惭愧。

  我真的特别庆幸,当初我选择了我们学院,曾经的我其实还弄不清史学研究到底怎么一回事,但是来到我们学院,现在只想在历史学的道上一走下去。

  除了知乎大神们的答案之外,上期我们推送这篇文章时,有很同学留言参与我们的问题当中,今天就把他们的回答贴上来吧~~

  最大的好处就是,知道了阳光下并无新鲜事,绝大部分个体就是沧海一粟,必须臣服于大时代之伟力,不要以为自己是英雄,这样会死得比较慢。

  别人家的历史系系列,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古代汉语这门课啊啊啊啊,我很喜欢它!顺便,学历史看古装剧一定不能带脑子,否则分分钟弃剧。

  没有发言权,我没在历史系读过……好帖子,赞一个…PS:学历史的人儿,都值得敬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财成国际

关键词:历史系论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