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有如下特点:自然条件好,气候适宜,地力优越,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汉中地形险固,四岳三途,皆不及也”,然而,项羽既然已经认识到刘邦将会对自己构成,却又将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巴、蜀封给刘邦,真可谓愚蠢之极。
都城是国家实行的中心,都城是国家的腹地,国家的根本。国都选择适当与否,关系重大。项羽分封诸侯时,韩生曾对项羽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他立国关中,以成霸业。而项羽竟以“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为辞。韩生感叹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听到后大怒,烹杀韩生。当时项羽天下而封诸侯,只要认清关中的重要性,占有它不成问题,可惜项羽自己看不到这点,又不听别人的劝告,让这一战略要地轻易失去。他三分关中以封三降将后,自封为西楚霸王,率军东归,建都彭城。这是项羽在选择根据地上的一次严重失策。
项羽的根据地是彭城,彭城即今徐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周围无险可守,实乃四战之地,一旦遇有战事,便会四面遭敌之牵制和。从经济方面看,彭城与淮、泗地区自战国以后虽逐渐开发,但未辟荒芜之地很多,水患不断,远不如关中优越。交通运输更难与关中相比。这一带的河流不仅流量少,冬季易干枯,向西逆流而上,运输多靠输卒,费时费力,十分不便。项羽不选关中而选彭城,无异于授人以柄,对后来战局之发展变化,影响甚大。
楚汉战争中刘邦的战略决策是根据地理条件做了周密部署,坚守荥阳正面战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和创造侧翼与敌后战场,形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进围楚军于垓下,对楚军不利的地形上进行战略决战。
刘邦自彭城惨败后,逃至下邑(今豫东夏邑)召集谋士和诸将商讨后的战略方针,决定采取持久战略,用以疲惫楚军,削弱楚军,逐渐转换楚强汉弱的不利形势,以便最后战胜楚军。公元前205年,刘邦在荥阳收集残部,与追击的楚军战于荥阳。刘邦利用荥阳以南有利的山地地形,发挥汉军步兵之长,制楚军骑兵之短,多次击破。这一优越补给线是确保刘邦持久战略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公元前204年6月,项羽东击彭越后回师西进,再次攻破荥阳、成皋。此时,刘邦见荥阳、成皋屡陷于楚军之手,正面难以抵御楚军攻势。留置楚后方的游击军又屡遭,遂欲放弃成皋以东,退守巩、洛地区(今河南巩县、洛阳),谋士郦食其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复取荥阳、成皋以利用地理优势外,又指出占据敖仓以取得粮食的重要性。
由于英布背楚归汉,项羽南翼受到新的,不得不分兵一部分由项声等率领去进攻。同年12月英布兵败后收集残部退走成皋。楚军虽攻占了,而汉军却达到了牵制、分散楚军、减轻自己正面战场压力的目的。
其次,北方战场的开辟。公元前205年,韩信向刘邦提出了进一步开辟和发展北方战场的宏伟战略计划,这个高明的战略计划充分考虑了当时双方力量分布,充分利用了有利的战略地理形势。北方战场的开辟对最后置项羽于死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次,敌后游击战场的开辟。敌后游击战场的彭越对项羽的后方造成极大,项羽多次从正面战场抽出兵力,回援后方。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刘邦集团在战略上的布局:在正面战场上,荥阳成皋地区,阻遏楚军继续西进;在北面战场上,刘邦命韩信率一部兵力,歼灭黄河以北割据,防止楚军从北面迂回正面战场上的汉军,并伺机向楚军侧背发展;在南面战场上,刘邦争取王英布,使其进攻楚军南翼,牵制项羽;在敌后游击战场上,刘邦令彭越在梁地开辟敌后游击战场,配合正面,调动和疲惫楚军,保障两翼发展。
楚汉相持两年又五个月,刘邦采纳张良、陈平的,决定利用楚军东撤时的大意进行追击,并约韩信、彭越南下会师,合力歼灭楚军。各汉军的挺进特别是韩信军进占彭城,项羽转向垓下撤退,于公元前202年12月被云集而来的汉军围歼于垓下。
楚汉战争,是两个军事集团为争夺农民战争的胜利果实而进行的战争,刘邦集团主张封建统一,并实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和支持。客观上反映和代表了人民利益与愿望,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而项羽主张实施封建割据,以霸主的地位来天下,这就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了天下人民的愿望,而且项羽部队所过之处,无不烧杀,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因而失去了。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与刘邦相比,项羽却不但不善于用人,而且“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张良、韩信、英布和陈平都曾投靠过项羽,没有得到重用,后来都投靠了刘邦,得到了重用。像韩信这样的百战百胜的将帅大才,张良这样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臣,项羽竟不能识才,不能委之以重任,以致为敌所用,自毁前程。
由此可知,刘、项用人得失,和兵妹妹在机房刘邦本身并不一定具有超人的文武之才,但他用人唯才,虚怀纳谏,按功赏封,从而使人之才成为我之才,使人之智为我之智;项羽虽武艺出众,勇猛过人,然而他用人苛礼唯亲,刚愎自用,谗言多疑,结果既不能尽己之才,更不能尽人之才。因此,积众才用众智就是刘邦的用人之长,也是刘胜项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项羽好杀,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为人气量褊狭,听不得反对和自己的意见,而且由于他遇事急躁易怒,不能冷静地分析形势,经常做出错误的决断,并经常在盛怒之下烹人、、、坑,最终失去。
由于刘邦与项羽出身、经历和所受教育的不同,促使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性格,这也促成了他们在上的成与败。一位成功的帝王,往往少不了贤臣策士们的辅佐,而嫉贤妒能、心胸狭窄、排挤贤能,是项羽的致命弱点。刘邦和项羽性格的较量,谁胜谁负,自然是很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