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你的老师或同事是期刊的编辑(由学者担任的编辑,并非国内所说的文字编辑),那么你的论文被录用的可能性更大。
在期刊上发表文章,对于学者来说影响甚大。那么,期刊的作者是否认识这些期刊的编辑呢?编辑是否会倾向于录用他们认识作者所投的文章呢?出版过程中,作者与编辑之间的社会联系是否会左右文章的录用呢?
在许多领域,高影响力学者往往集中在某一所高校或者某一个国家与地区。例如,在科学计量学领域,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就是一个科研重镇,多名高影响力学者都在该处工作和研究;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也如此,多名普莱斯获得者都来自于这所学校。类似地,已有研究显示,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经济学家并不多[1],但这些学者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例如,1995年,三十本高被引经济学期刊中,71%的编委都来自于美国的研究机构或高校,65.7%的作者来自于美国 [2]。2000-2006年期间,在经济学几本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中,25%的作者全部来自于美国的六所高校(哈佛大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顿大学),这六所高校也贡献了这几本期刊56%的编委[3]。
2017年,Colussi研究了出版过程中编辑和作者之间的社会联系(social tie)在文章出版过程中的作用[3]。Colussi首先定义了几本经济学期刊,包括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AER)、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PE)、Econometrica (ECA)和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QJE)。作者收集了包含了2000-2006年间在经济学期刊担任过编辑或者在这些期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信息。基于这一数据集,作者定义了编辑和作者之间存在的四种联系:第一种联系是,编辑和作者曾在同时段在同一个机构工作过(同事);第二种联系是编辑和作者在读博士期间在同一所学校(同窗);第三种联系是编辑曾是作者的博导(师生);第四种联系是编辑和作者曾合作发表过论文(合作者)。
Colussi发现,43%论文的作者都和当时期刊的至少一位编辑有“联系”。15%论文的作者曾是当时期刊编辑之前带过的学生,29%论文的作者当时是或者曾经是期刊编辑的同事。三分之一作者的老师在作者时正在这些期刊担任编辑。
相比而言,如果一位学者在期刊担任了编辑的职务,那么他(她)曾经的博士生在这本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概率会增加14%,他(她)曾经的同事在这本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概率会增加8%。
这些结果显示,在经济学领域,师生圈子和同事圈子对于在期刊上发表论文有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表明了期刊编辑更喜欢录用自己圈子内学者的文章。渐渐地,本领域学者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他们逐渐占据了领域期刊的。这一现象对于领域发展可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例如产生学术(bias)、阻碍其他学术观点、影响跨学科研究等等。
本文来源于i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