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世界知名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发表一篇撤稿声明称,由于第三方机构涉嫌违规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信息,曾在旗下出版的期刊《肿瘤生物学》撤回107篇出自中国作者的论文。目前部分作者已向出版社表示了歉意。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网上有许多机构自称交五六千元即可代发国外期刊论文,同行评审也包含在代发业务之中。
4月20日,美国SAGE出版社旗下的《肿瘤生物学》期刊发布了一篇撤稿声明,宣布将撤销107篇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因为这些论文涉嫌违规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信息。
在《肿瘤生物学》撤回的107篇论文中,大部分作者均为国内医院医生,所属的机构单位多是国内高校的附属医院,包括浙江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
青年报记者搜索发现,《肿瘤生物学》是“国际肿瘤学和生物标志物”的,曾属于施普林格出版社,2016年底该刊物被转给了美国SAGE出版社,此次涉及的论文为转让前发表在该刊物上的。
根据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介绍,有一定表明,此事中,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论文提交的评审人中,使用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假冒了其电子邮件地址,经过确认,这些评审人没有对论文做过评审。
在撤稿名单中,顺义医院普外科的医生席浩和解放军总医院三名医生合作的论文也在其中。4月23日,北青报记者就此事致电席浩,席浩表示,自己是从网上看到论文被撤稿的消息,到目前为止社没有联系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的三名医生也在撤稿事件中“榜上有名”。4月23日,该院科研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院方正在调查该院医生论文被撤稿一事,“具体处理结果要等院方的声明”。而涉事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具体情况。
4月23日,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对北青报记者表示,此次撤稿并非是出现了新的违规情况,而是《肿瘤生物学》在2016年撤稿后进一步人工核查所发现的结果。撤稿后,他们联系了每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并请其通知其他所有作者,“有些人表示了歉意,有些也提供了一些第三方机构为之提供帮助的情况”。
但关于第三方机构,他们掌握的信息有限,“因为我们主要是与作者进行邮件沟通得知第三方机构情况的。”他坦言,即便掌握了相关信息,验证第三方机构信息并要其担责,这也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和范围。
此事后,涉事作者再给《肿瘤生物学》或施普林格时,是否会受到?彼得·巴特勒对此回应称,出版商的角色是在必要时纠正科学文献,撤稿的目的并不是惩罚作者。在此次事件中,有的作者或许不知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今后给施普林格的期刊时,会依本身的价值来评判能否选用。但由于《肿瘤生物学》目前不再由施普林格出版,该刊是否再接受这些作者的,决定权在新的出版商。彼得·巴特勒称,今后,施普林格将继续投资开发更多用于评审人身份验证的先进系统,以防范类似情况的发生。
北青报记者发现,目前在网络上仍有许多自称可以代发论文给国内外期刊的网站。昨日,北青报记者随机联系了其中一家网站,在该网站医学期刊专栏的显目上,打出了“SCI医学类论文100%发表”的广告语。
一名自称该网站编辑的人员介绍,他们可以提供国内外期刊论文代发、代写、翻译等服务,“而且可以刊发”。这名编辑介绍,医学类论文如果代发中文核心期刊,单篇价格在2万元到3万元之间,而代发国外的一般期刊,单篇价格为5000元至6000元之间。此外,如果需要翻译,则需对每1000字符收费400元。
随后,北青报记者询问代发国外知名期刊是否会遇到“同行评审”问题。“同行评审”为一种审查程序,即一位作者的学术著作或计划让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来加以评审。对此,代发网站编辑自称,“同行评审”包含在代发流程中,“我们有专门的审稿专家团队,同行评审的专家是真的专家,而不是伪造的专家信息进行评审。”但对于专家的具体信息,对方称“不方便提供”。他还介绍:“评审时会去掉作者的信息,双盲评审的时间为6至8周。”
随后,这名编辑向北青报记者提供了包括《护理学》、《现代肿瘤研究进程》、《临床研究》等18家国外期刊的名称,并把这些按照“国际期刊比较好过的”、“有点困难的”、“对文章要求相当高的”三个标准进行分类。北青报记者随机选择了“通过有点困难”的一个,询问能否代发医学类论文,这名编辑承诺交了钱需要半年左右才能够发表。
据一名出版界的业内人士透露,因为评定职称需要等原因,许多人都想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这就造成了期刊能发表的内容有限,但等待发表的文章过多的现象。所以,有的人选择花钱找论文代发机构。
而在医生行业中,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影响职称评比的一个重要因素。上海某三甲医院的医生王伟(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国内,个人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到职称的评比,而在国外期刊发表文章比在国内发表困难,所以在国内的评审体系中,在国外发表过文章的作者更有优势。
在他看来,作者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帮助来发表论文较为常见,“因为有时第三方代理机构和出版社的联系更加密切,也更熟悉发表的流程,所以成功率可能会高于个人”。
王伟表示,进行论文代发业务的第三方代理机构是一些民间机构,他们一般会帮助两类人来发表论文,一类是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专家已写成论文,代理机构只是帮忙润色,使作者的语言表达得更加清晰。另一类是代理机构明白一些出版社出于对作者的信任,不会去真正重复试验论文数据,因而替作者撰写文章和数据。
关于“同行评审”,王伟透露,做同行评审的专家一般都是在本行业中能力表现较好的,而每个出版社一般会有一个专家库,需要做同行评审时就会从专家库中找相应的专家,由于同行评审是匿名的,所以作者不会知道是谁给自己做的同行评审。(记者 黄筱菁 王天琪 实习记者 刘思佳 徐丽娜)
近日,世界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的一则声明让中国学术界轩然大波,声明称撤回107篇涉及“同行评价”作假的论文,而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
反观国内,虽然相关部门多次宣示“对学术不端要零”,但通常是雷声比雨点大;对于那些涉嫌造假的“学术牛人”,更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嫌。
其实,论文代发早已不是秘密,这些“第三方机构”打着翻译公司、文化公司的名头,从事所谓代投、翻译、润笔甚至业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