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文章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考研经验——在职跨考功不唐捐

※发布时间:2019-5-23 10:38:4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凯程考研会及时为同学们推送最新、实用的学习资料,经验分享,考研资讯以及徐影老师号分享,帮助2020考研的考生取得好成绩

  本人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硕,70分,英语80分,333教育综合121分,932特殊教育108分,初试第二,总分第三,拟录取。

  2018年4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选好学校和专业,买,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备考。虽然白天工作不是很忙,但晚上复习时还是明显感到看过就忘、效率低下、力不从心,尤其是从未接触过的333教育综合,线日,离职,在上海全职备考。

  2019年1月,因为上一份工作攒下的老本啃得所剩无几了,于是找了个兼职老师的工作。考虑到初试成绩出来后,如果进了还要准备复试,而这个工作比较轻松,可支配时间比较多,收入能养活自己就够啦。

  坦白讲,如果有保研机会的话,尽量争取保研;能在学校里考研,就尽量在学校里考研;像我一样毕业几年后,再回过头去考,而且还跨专业,如果不是意志非常坚定,真的太难,谨慎考虑。

  高考后浑浑噩噩地混了四年,毕业三年有余再次返回校园,也不能说是后悔吧,但不能不说的确是绕了一条远。换个角度,如果没有这几年的社会经历,或许我也不会萌生考研的想法,这条固然不易,然而,又有其他的什么是容易的呢?再坏的结果也不过如此了。

  17-19点—吃晚饭,玩手机,休息,有时会去健身、游泳、逛街、看电影啥的,我真的很需要外面的fresh air。

  19-21点—2个小时的机动时间。因为白天肯定有分心开小差的时候,预定的学习任务完成不了,晚上就该要补课了。哪门课没有完成计划,就看哪门课;哪门课还比较薄弱比较落后,就把这块机动时间多分配给这门课多一些。

  21-23点—睡前的记忆黄金时间,我一般都会留给333,因为确实是333要背的内容最多,也最复杂。

  表面上,一天有1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当然中间会有玩手机、吃东西、发呆的偷懒时间,可以算它2个小时吧,实际仅剩10个小时,然后里面还包括比较低效率的halfhearted时间,其实最终线个小时,关键就是保持这8小时的结果,并且长期保持。

  有关于学习与生活的平衡(在前期我还要兼顾工作)我的观点是,不要让自己太舒服,也不要让自己太累,太舒服会止步不前,太累的话,怕自己会受不了会崩溃吧。我本身就是比较慢性子的人,不喜欢用力过猛。

  关于找学长学姐和研友的问题,我觉得看个人需要吧,我当时是没有找,不过呢,我加了一个考研群,对于公共课的进度控制和资料推荐,也获得不少帮助。总之,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一,把握好个人与的关系,让帮助你,不要让它消耗你。

  7-8月,肖大大《精讲精练》《1000题》+徐涛网课。《精讲精练》的毛中特和近代史,这两部分可以前后结合起来看,因为很多知识比较接近,帮助记忆;《1000题》,我是用铅笔一刷的,因为后面还要橡皮擦掉再二刷呢,选择题要认真做,主观题看一下题目和答案即可。如果有视频的话,也在这两个月看掉吧,越到后面越抽不出时间,肖大大的课听起来比较吃力,我只看了一遍徐涛的,涛涛的课的质量还不错哦。

  9-10月,肖大大《1000题》《形策》《考点预测》+徐涛的30天计划。《1000题》二刷,错两次的题目用红笔订正,后期复习只看这些错题,省时省力省心。

  10月下旬,肖大大的《形策》+《考点预测》出来了,《考点预测》的绿字是重点,认真看,反复看,不可能全记,但留个印象;10月下旬,徐涛号推出了30天计划,我全程跟着背了,并根据这个在肖大大的《考点预测》上自己划了重点(因为当时徐涛的小黄书还没出版),以减轻了后期压力。

  11-12月,肖四肖八+小黄书+其他押题卷的选择题。大题部分背就是了——肖八大题能背的尽量背,反正我是全背了;肖四大题必须全背,年年考后真香!涛涛的《小黄书》,有一点厚,背不过来,只挑他划过的重点来背。

  选择题部分——除了肖八肖四,我还做了徐涛的八套卷、米鹏的六套卷,每一题的知识点都要弄清楚;另外,再看一下1000题里的红笔订正的错题,不然前面的二刷都白刷了,会忘的。

  基础还算可以,所以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少的,尽量把时间让给专业课了。全程用扇贝+黄皮书。

  作文:之前一直没看,12月才背了几篇范文,当时的想法是,如果背的实在用不上,就考场上临时发挥吧。结果真的没用上,编得也不是很溜,因此作文失分不少,前面选择题扣了6.5分,翻译+作文扣了13.5分。

  资料:大纲+凯程解析+凯程网课+线月,《大纲》毕竟是教委会编的,命题依据,万王之王,质量毋庸置疑,重要性不言而喻,反正是个人最爱,推荐。有些地方《大纲》讲的比较简略,就以《凯程解析》为准。这个阶段没有背书,所以压力不大,重在理解。

  有些学长学姐跨考考生按照“中教史——外教史——教原——教心”的顺序看书,据说是教育史比较浅显,容易建立兴趣,我是直接按照书本顺序看的(教原——中教史——外教史——教心),没跳,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顺序什么的不重要,能看进去就行。

  7-9月,凯程的强化班课程,搭配《凯程解析》,地毯式复习。理解透彻后,我用xmind整理了一套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一步对于理清知识点框架,帮助极大。尤其是教育学原理,弄清楚了之后,教育史学起来就会轻松许多;教育心理学,的确比较自成体系,但所有结论都是的,所以重点的那几章,也无需死记硬背。

  8月中旬,第一轮背书开始,这里是我失策的地方,开始背书时间比较晚,距离十一只有40多天了。换句话说,如果要在十一之前背完第一轮,每11天就要背完一个部分,这也造成了我第一轮背书压力山大。

  11月中旬-12月中旬,第四轮背凯程的《必背题》,结合凯程的冲刺班网课,大约30天。第四轮背书的时候,我才开始拿真题练手,不顾影响不大,其实前面背得熟悉的话,写得飞起,手里的笔完全跟不上大脑回忆的速度。

  最后一周,第五轮,合,在脑子里过一遍所有的知识点,如果这时还有模糊不清的地方,记住在书上哪个,上考场前再看。

  资料: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概论+初试线月,看两本教材,没有刻意去记,了解为主。9月,根据真题,在书上找答案,然后根据答案整理重点。10月,第一轮背书。11月,第二第三轮背书。12月,第四轮背书。最后一周,第五轮,方法同333。总的来讲,932比333记忆量小,而且好背得多。

  最后阶段发现一个小技巧,用n次贴记那些多次遗忘的难记的,字不要太多,如几个单词、一两句话,贴在每天都会看到的地方——墙上、门上、冰箱上,总之,wherever you like。可以不断更新不断往上贴,也可以把看腻了记住了的撕下来。

  总的来说,我复试花的时间的确很少,再加上跨专业,本科阶段毫无学术建树科研背景。复试成绩比较一般般啦,虽然初试分数比较高,但初试+复试的总分还是下跌了1名,这里就简单记录一下吧。

  专业课笔试的: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研究方法+初试真题+复试真题+导师论文。《特殊教育研究方法》并不是初试的考点,而且很多内容需要教育统计学和教育实验的相关知识。必须承认,复习不太到位,专业课笔试这一部分占分80分,估计失分不少。

  导师论文,可以在网上根据作者姓名来搜索,各个方向都可以看一下,了解一下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这样应对最后一个大题——写作,也不会慌。其他的就和初试专业课一样准备,再次加深记忆即可。

  2.介绍后,就是英文问答,我只记住了两个问题:你为这次考试做了哪些准备?你为什么选择特殊教育?

  3.然后是中文问答,问了一堆问题,有几个问题是根据简历来提的,一个是关于毕业论文的问题,一个关于研究方向的问题。陈廷敬后人

   文章来源于弘易国际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