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论文正文近一半篇幅与自己所带的学生硕士毕业论文雷同,就连致谢也部分一致。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党委副、厦门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蔡建春,再次被举报其申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涉嫌抄袭。
8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院长博士论文被指抄袭学生硕士论文》,指出厦门大学在7月14日宣布“进行调查”后,一直未公布调查结论。8月10日晚,厦门大学微博发布了《关于“蔡建春博士论文被指抄袭”调查情况的说明》。
厦门大学表示,蔡建春博士论文与两位学生硕士论文的重合,皆来源于其博士期间主持的两个项目,“不构成对他人科研的剽窃,但其在写作及引文上的严重不规范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曾“被抄袭”的硕士生黄安乐硕士毕业论文又与其师兄刘凯华的硕士毕业论文存在大面积相似,而刘凯华也为蔡建春的硕士生。同时,读博期间,蔡建春本人另有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
按照厦门大学的说法,蔡建春论文内容出现重合是因为他与学生一同享有项目。但该课题三度作为学位论文被陆续发表,过高的重合率为何顺利通过审核?蔡建春本人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或“复制”,为何顺利毕业?按照教育部对学术不端的处理,为何未见校方公布处罚措施?
厦门大学表示,8月9日,厦门大学学风委员会认定,蔡建春读博士期间曾主持过“RNA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力研究中的作用”及“shRNA沉默MMP-9及应对胃癌细胞力的研究”两个项目,拥有研究的所有权,蔡建春指导的两个硕士生黄安乐和黄坤寨将上述两个项目试验结果应用于硕士论文,蔡建春本人也将其运用于博士论文写作中,不构成对他人科研的剽窃,但其在写作及引文上的严重不规范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教育部2016年9月起施行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二十九条,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通报;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撤销学术励或者荣誉称号;辞退或解聘;法律、法规及规章的其他处理措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该声明仅表示,学校已按照“学风委员会的认定结论正式启动相应的处理程序”,但并未说明将对蔡建春进行何种处理。
蔡建春2004年到2010年在厦门大学攻读高化学与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于2010年2月完成,共4万字左右,其中有近半与其学生黄安乐、黄坤寨的硕士毕业论文相同。黄安乐和黄坤寨分别是福建医科大学2008届、2010届肿瘤学专业硕士毕业生,蔡建春曾担任他们的硕士生导师。蔡建春本人也是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毕业,2002年获得该校硕士生导师资格。
目前,黄安乐、黄坤寨都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而1998年10月至2012年9月的14年间,蔡建春曾担任该院副院长、党委等职务。
8月11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联系上了蔡建春的硕士生黄坤寨。他回应称,认同厦门大学的这份通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蔡建春、黄安乐、黄坤寨论文的致谢部分里,除了提及的部分老师相同外,还都提及了刘凯华。
刘凯华是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学2007届的硕士研究生,是黄安乐、黄坤寨的师兄,他的指导老师也是蔡建春。目前,他也供职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凯华在硕士毕业论文《RNA干扰建立MMP-9基因稳定沉默的胃癌细胞株BGC823》中的致谢里,也提到了感谢师弟黄安乐。
黄安乐、刘凯华两人硕士论文中的“原创性声明”表明,“本人呈交的学术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导师蔡建春均在其上签字。
《中国青年报》此前的报道显示,蔡建春博士论文约4万字,其中有近1.7万字与黄安乐的硕士论文相似。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比对了黄安乐的硕士论文《应用RNA干扰技术的MMP-9 基因沉默胃癌细胞克隆》与刘凯华的硕士论文《RNA干扰建立MMP-9基因稳定沉默的胃癌细胞株BGC823》,发现除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外,黄文2.7万多字,其中约7300字与刘文相同。而刘文一共只有约1.3万字。
值得注意的是,黄安乐与刘凯华两人硕士论文相同的内容,也是蔡建春博士论文与刘凯华硕士论文相同的内容。
黄安乐和刘凯华的硕士论文显示,黄文在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完成,刘文在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完成。
在两人关于实验目的的阐述上,都出现了“首次”“首先”的字样,黄文指出“首先构建了低分化胃腺癌细胞BGC823的MMP-9基因沉默细胞模型。”而刘文则表述,该研究“尝试在胃癌细胞中对MMP-9基因通过RNA干扰进行沉默,首次构建了MMP-9基因沉默的BGC823细胞株”。
在黄的这篇论文中,除了材料与方法与刘凯华文章基本相同外,黄文结果与分析第一部分的2、3两节也与刘文结果与分析大部分相同。黄文讨论部分的第2节“pGenesi载体介导的稳定RNAi 系统”,与刘文讨论部分的三节中的两节内容高度相似。仅将其中的两处引用作了字词上的改动,如将“考虑到”改为“鉴于”,将“效应”和“半衰期”扩写为“沉默效应”和“半衰期长短”。
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多次联系该科,试图询问几位学生硕士论文相似率极高如何通过查重,但该科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图书期刊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刘凯华的硕士论文附录里找到了类似的结果,其申请的课题项目为“RNA 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力研究中的应用”,截至发稿,记者未能查到该项目的息。
也就是说,厦门大学通告所称由蔡建春主持的第一个项目“RNA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力研究中的作用”,也是刘凯华硕士论文的来源项目。刘凯华论文的附录显示,该项目为获厦门市卫生局重点科研项目,编号WSK200601。
按照前述的调查,黄安乐为刘凯华的师弟,黄文在刘文发表一年后发表,而作为两人导师的蔡建春,又于黄文发表后近2年发表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三人是否一同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项目的终结时间是否早于黄安乐、蔡建春的毕业时间?研究是否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就项目的详细情况多次拨打厦门市卫计委科教处电话,对方回应称负责人不在。
比对3人的论文,记者发现,在结论部分,未有明显的更新。在结论部分,蔡建春的5条结论中有3条与黄文雷同,最后的小结与黄文小结近似。而黄文的3条结论中有1条与刘文雷同,小结大部分来自于刘文的最后一条结论。也就是说,蔡文的小结与黄文的小结高度相似,而黄文的小结又与刘文的最后一条结论几乎重合。
厦门大学通告提及蔡建春主持的另一项课题为“shRNA沉默MMP-9及应对对胃癌细胞力的研究”。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在厦门大学医学院公布的蔡建春履历中,蔡建春曾主持过名为“shRNA沉默MMP-9对胃癌细胞力的研究”的课题。
厦门大学医学院官网显示,该项目启动于2009年3月,2012年4月终止。属于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为2009D004。
都有谁参与了这个项目?“被抄袭者”是否在列?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查询系统显示,上述项目学科为肿瘤外科及普通外科学,为7人,其中高级职称有3人,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各1人。系统显示,项目负责人学历为博士,单位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在该项目结束后的第三年,2015年4月底30卷第4期的中华普通外科刊发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沉默胃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文章注明,该论文为“shRNA沉默MMP-9对胃癌细胞力的研究”课题项目资助,第一作者为黄坤寨,黄安乐、蔡建春分别为第二、第三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黄坤寨及黄安乐的硕士论文中,并未有任何课题来源的标注。而在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查询系统上,该项目目前状态为“未立项”。
厦门大学微博中称,蔡建春论文写作来源于两个项目的研究,不构成对他人科研的剽窃。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在厦门大学论文库存档的蔡建春博士论文电子版中,其原创性声明一页均未填写论文所属的课题组、实验室及获得经费资助,且注明“未有此项内容,可以不作特别声明”。
为询问论文的纸质版一般是否填有课题组和实验室,记者致电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图书馆,该馆一位老师表示,“我们纸本和电子版是一致的”,当问到课题来源信息为何缺失时,该老师称,“可能本来就没有”。
厦门大学《关于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显示,2005年6月27日起,该校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必须在全国核心刊物或国际同级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以“厦门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2篇以上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不完全查询,蔡建春在2004年至2010年间发表的论文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有1篇——《老年人食管鳞状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及腺癌序列微卫星改变》。该文发表在2007年6月的《中华老年医学》上。
该文第一作者蔡建春,标明来自厦门大学。其他几名作者刘棣、刘凯华、萍、钟山及夏宁邵,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厦门市肿瘤中心。实际上,在该文刊发前一个月,上述团队已在《福建医科大学学报》上发表了类似文章《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微卫星改变》。
比对发现,这3篇文章均使用了近似的样本,在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部分,除了部分语句经过调整语序外,内容高度相似,使用的表格和图片也几乎相同,在第3篇英文论文中,大部分语句都为直接翻译。
像这样“一稿多投”,内容、图片、表格存在大面积相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蔡建春的另一组文章中,即《胃癌组织中相关肿瘤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老年人胃癌肿瘤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胃癌组织和正常胃小凹上皮中抑癌基因E—cadherin hMLH1 APC和MGMT的过甲基化》和《胃癌组织中E钙黏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它们分别发表于2007年4月10日第87卷第14期《中华医学》、2007年7月第41卷第4期《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7月第29卷第7期《中华肿瘤》和2008年2月第23卷第2期《中华普通外科》。
同时,蔡建春曾于2007年署名发表的《老年人胃癌肿瘤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其中显示,福建医科大学2006届肿瘤学硕士生刘棣为第二作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蔡建春该文也与刘棣的硕士毕业论文《胃癌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中的两张图表和部分结论相似。值得关注的是,刘棣该文并未标注任何课题来源,刘棣的指导教师也为蔡建春。
2008年9月24日印发的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第四条,研究生不得实施以下违反学术活动规范的行为:引用他人不符合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的而构成不适当引用,或者引用部分构成引用者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故意重复发表自己内容实质相同的研究。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官网显示,自2002年开始,蔡建春的导师张其清曾担任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联系到了张其清,他回答蔡建春博士论文如何通过查重并取得学位一事。他表示,自2010年以来,蔡建春已经很少跟他联系,关于厦门大学对蔡学术不端的认定,张其清称要“问他自己”。
博士毕业论文正文近一半篇幅与自己所带的学生硕士毕业论文雷同,就连致谢也部分一致。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党委副、厦门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蔡建春,再次被举报其申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涉嫌抄袭。
8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院长博士论文被指抄袭学生硕士论文》,指出厦门大学在7月14日宣布“进行调查”后,一直未公布调查结论。8月10日晚,厦门大学微博发布了《关于“蔡建春博士论文被指抄袭”调查情况的说明》。
厦门大学表示,蔡建春博士论文与两位学生硕士论文的重合,皆来源于其博士期间主持的两个项目,“不构成对他人科研的剽窃,但其在写作及引文上的严重不规范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曾“被抄袭”的硕士生黄安乐硕士毕业论文又与其师兄刘凯华的硕士毕业论文存在大面积相似,而刘凯华也为蔡建春的硕士生。同时,读博期间,蔡建春本人另有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
按照厦门大学的说法,蔡建春论文内容出现重合是因为他与学生一同享有项目。但该课题三度作为学位论文被陆续发表,过高的重合率为何顺利通过审核?蔡建春本人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或“复制”,为何顺利毕业?按照教育部对学术不端的处理,为何未见校方公布处罚措施?
厦门大学表示,8月9日,厦门大学学风委员会认定,蔡建春读博士期间曾主持过“RNA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力研究中的作用”及“shRNA沉默MMP-9及应对胃癌细胞力的研究”两个项目,拥有研究的所有权,蔡建春指导的两个硕士生黄安乐和黄坤寨将上述两个项目试验结果应用于硕士论文,蔡建春本人也将其运用于博士论文写作中,不构成对他人科研的剽窃,但其在写作及引文上的严重不规范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教育部2016年9月起施行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二十九条,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通报;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撤销学术励或者荣誉称号;辞退或解聘;法律、法规及规章的其他处理措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该声明仅表示,学校已按照“学风委员会的认定结论正式启动相应的处理程序”,但并未说明将对蔡建春进行何种处理。
蔡建春2004年到2010年在厦门大学攻读高化学与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于2010年2月完成,共4万字左右,其中有近半与其学生黄安乐、黄坤寨的硕士毕业论文相同。黄安乐和黄坤寨分别是福建医科大学2008届、2010届肿瘤学专业硕士毕业生,蔡建春曾担任他们的硕士生导师。蔡建春本人也是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毕业,2002年获得该校硕士生导师资格。
目前,黄安乐、黄坤寨都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而1998年10月至2012年9月的14年间,蔡建春曾担任该院副院长、党委等职务。
8月11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联系上了蔡建春的硕士生黄坤寨。他回应称,认同厦门大学的这份通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蔡建春、黄安乐、黄坤寨论文的致谢部分里,除了提及的部分老师相同外,还都提及了刘凯华。
刘凯华是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学2007届的硕士研究生,是黄安乐、黄坤寨的师兄,他的指导老师也是蔡建春。目前,他也供职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凯华在硕士毕业论文《RNA干扰建立MMP-9基因稳定沉默的胃癌细胞株BGC823》中的致谢里,也提到了感谢师弟黄安乐。
黄安乐、刘凯华两人硕士论文中的“原创性声明”表明,“本人呈交的学术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导师蔡建春均在其上签字。
《中国青年报》此前的报道显示,蔡建春博士论文约4万字,其中有近1.7万字与黄安乐的硕士论文相似。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比对了黄安乐的硕士论文《应用RNA干扰技术的MMP-9 基因沉默胃癌细胞克隆》与刘凯华的硕士论文《RNA干扰建立MMP-9基因稳定沉默的胃癌细胞株BGC823》,发现除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外,黄文2.7万多字,其中约7300字与刘文相同。而刘文一共只有约1.3万字。
值得注意的是,黄安乐与刘凯华两人硕士论文相同的内容,也是蔡建春博士论文与刘凯华硕士论文相同的内容。
黄安乐和刘凯华的硕士论文显示,黄文在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完成,刘文在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完成。
在两人关于实验目的的阐述上,都出现了“首次”“首先”的字样,黄文指出“首先构建了低分化胃腺癌细胞BGC823的MMP-9基因沉默细胞模型。”而刘文则表述,该研究“尝试在胃癌细胞中对MMP-9基因通过RNA干扰进行沉默,首次构建了MMP-9基因沉默的BGC823细胞株”。
在黄的这篇论文中,除了材料与方法与刘凯华文章基本相同外,黄文结果与分析第一部分的2、3两节也与刘文结果与分析大部分相同。黄文讨论部分的第2节“pGenesi载体介导的稳定RNAi 系统”,与刘文讨论部分的三节中的两节内容高度相似。仅将其中的两处引用作了字词上的改动,如将“考虑到”改为“鉴于”,将“效应”和“半衰期”扩写为“沉默效应”和“半衰期长短”。
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多次联系该科,试图询问几位学生硕士论文相似率极高如何通过查重,但该科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图书期刊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刘凯华的硕士论文附录里找到了类似的结果,其申请的课题项目为“RNA 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力研究中的应用”,截至发稿,记者未能查到该项目的息。
也就是说,厦门大学通告所称由蔡建春主持的第一个项目“RNA干扰技术在胃癌细胞力研究中的作用”,也是刘凯华硕士论文的来源项目。刘凯华论文的附录显示,该项目为获厦门市卫生局重点科研项目,编号WSK200601。
按照前述的调查,黄安乐为刘凯华的师弟,黄文在刘文发表一年后发表,而作为两人导师的蔡建春,又于黄文发表后近2年发表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三人是否一同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项目的终结时间是否早于黄安乐、蔡建春的毕业时间?研究是否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就项目的详细情况多次拨打厦门市卫计委科教处电话,对方回应称负责人不在。
比对3人的论文,记者发现,在结论部分,未有明显的更新。在结论部分,蔡建春的5条结论中有3条与黄文雷同,最后的小结与黄文小结近似。而黄文的3条结论中有1条与刘文雷同,小结大部分来自于刘文的最后一条结论。也就是说,蔡文的小结与黄文的小结高度相似,而黄文的小结又与刘文的最后一条结论几乎重合。
厦门大学通告提及蔡建春主持的另一项课题为“shRNA沉默MMP-9及应对对胃癌细胞力的研究”。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在厦门大学医学院公布的蔡建春履历中,蔡建春曾主持过名为“shRNA沉默MMP-9对胃癌细胞力的研究”的课题。
厦门大学医学院官网显示,该项目启动于2009年3月,2012年4月终止。属于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为2009D004。
都有谁参与了这个项目?“被抄袭者”是否在列?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查询系统显示,上述项目学科为肿瘤外科及普通外科学,为7人,其中高级职称有3人,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各1人。系统显示,项目负责人学历为博士,单位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在该项目结束后的第三年,2015年4月底30卷第4期的中华普通外科刊发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沉默胃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文章注明,该论文为“shRNA沉默MMP-9对胃癌细胞力的研究”课题项目资助,第一作者为黄坤寨,黄安乐、蔡建春分别为第二、第三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黄坤寨及黄安乐的硕士论文中,并未有任何课题来源的标注。而在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查询系统上,该项目目前状态为“未立项”。
厦门大学微博中称,蔡建春论文写作来源于两个项目的研究,不构成对他人科研的剽窃。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在厦门大学论文库存档的蔡建春博士论文电子版中,其原创性声明一页均未填写论文所属的课题组、实验室及获得经费资助,且注明“未有此项内容,可以不作特别声明”。
为询问论文的纸质版一般是否填有课题组和实验室,记者致电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图书馆,该馆一位老师表示,“我们纸本和电子版是一致的”,当问到课题来源信息为何缺失时,该老师称,“可能本来就没有”。
厦门大学《关于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显示,2005年6月27日起,该校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必须在全国核心刊物或国际同级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以“厦门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2篇以上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不完全查询,蔡建春在2004年至2010年间发表的论文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有1篇——《老年人食管鳞状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及腺癌序列微卫星改变》。该文发表在2007年6月的《中华老年医学》上。
该文第一作者蔡建春,标明来自厦门大学。其他几名作者刘棣、刘凯华、萍、钟山及夏宁邵,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厦门市肿瘤中心。实际上,在该文刊发前一个月,上述团队已在《福建医科大学学报》上发表了类似文章《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微卫星改变》。
比对发现,这3篇文章均使用了近似的样本,在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部分,除了部分语句经过调整语序外,内容高度相似,使用的表格和图片也几乎相同,在第3篇英文论文中,大部分语句都为直接翻译。
像这样“一稿多投”,内容、图片、表格存在大面积相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蔡建春的另一组文章中,即《胃癌组织中相关肿瘤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老年人胃癌肿瘤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胃癌组织和正常胃小凹上皮中抑癌基因E—cadherin hMLH1 APC和MGMT的过甲基化》和《胃癌组织中E钙黏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它们分别发表于2007年4月10日第87卷第14期《中华医学》、2007年7月第41卷第4期《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7月第29卷第7期《中华肿瘤》和2008年2月第23卷第2期《中华普通外科》。
同时,蔡建春曾于2007年署名发表的《老年人胃癌肿瘤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其中显示,福建医科大学2006届肿瘤学硕士生刘棣为第二作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蔡建春该文也与刘棣的硕士毕业论文《胃癌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中的两张图表和部分结论相似。值得关注的是,刘棣该文并未标注任何课题来源,刘棣的指导教师也为蔡建春。
2008年9月24日印发的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第四条,研究生不得实施以下违反学术活动规范的行为:引用他人不符合著作权法关于合理使用的而构成不适当引用,或者引用部分构成引用者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故意重复发表自己内容实质相同的研究。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官网显示,自2002年开始,蔡建春的导师张其清曾担任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