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技论文> 文章内容

研究者称至少4700人去年从国外购买英文论文

※发布时间:2018-12-7 11:48: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沈阳的研究不限于中国,他还研究36个国家的英文论文买卖。他采集了640个英文买卖论文网站链接,对IP日流量大于1000的网站进行流量分析,估算出英文论文买卖交易总量为1.05亿美元,即约7.1亿元人民币。

  沈阳发现,每天约654个中国IP访问这些买卖论文网站,1年就是23.9万个;按2%—6%购买成功,则2009年有4774—14322名中国人购买了英文论文。因国内高校对英文论文发表励更高,这些买来的英文论文,一般在英文会议或海外的英文期刊上发表。沈阳还发现,最近两年,每年有近100人购买高端的国际级别(SCI)学术论文。

  从绝对量而言,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买卖英文论文的情况较严重。就人口基数而言,乌克兰、新加坡买卖英文论文较严重。而法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等国情况则相对轻微。

  沈阳说,对比中文和英文买卖论文市场现状可知,中文论文买卖的情况要比英文的严重。这种现状折射出中国在学术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缺陷。

  国内期刊满足不了全国发表论文的需求,高校、科研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为何还要给学生、科研人员、公务员等下达严苛的论文发表指标,而且“”上他们毕业、升职的前途命运?

  沈阳昨日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单位论文发表数量越多,发表级别越高,就表明越有水平,各种荣誉与利益分配来得就越快越多。

  全国刊物1年可发表论文248万篇,与1180万人发表论文的需求相比,供需比为1∶4.76;也就是说,接近5篇论文得“挤”1个的发表论文的版位;绝大部分的命运是:“落马”。

  单位如何将论文“压”到个人头上?一般的过程是:细化为考核指标,下达到具体人身上。然而,这1180万人面临的现实是,论文无论是自己写的、抄的还是买的,都可能面临高价版面费,或根本无正规渠道可发表;于是,花钱求助于论文代发中介,在正规的或非法的期刊发表。

  沈阳说,按当前重点大学副教授论文评审标准,袁隆平是评不上副教授的。但全国副教授以上职称者,超过袁隆平对学界和世界的贡献者又有几人?论文在我国之深、之可见一斑。

  面对买卖论文快速蔓延之势,沈阳:国家应立法管制买卖论文,明确认定其相关法律责任;在惩治买卖论文等行为时,和机关能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论文交易之后,将虚假论文发表于非法期刊问题,是中文论文交易的特点。新闻出版部门应稽查,发布非术期刊目录,惩处。对于买卖论文校园广告,应责成学校有关部门将信息反馈至门,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买卖论文行为。沈阳同时:参与制定全球范围内的远期规划,组织制定“全球学术公约”,强化监管,降低论文需求。

  沈阳同时还提出“治本之策”:探讨研究发表、项目评审、学者评价制度的组合拳政策,出台《中国学术规范法》等。

  当前我国论文发表制度已到临界点,应尽快取消非研究人员评审职称需要论文的;尽快取消非研究性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生论文答辩和论文发表要求,采取自愿答辩制度;采取措施,避免部分高校硕士生、博士生因为生活困难成为论文枪手;尽快降低论文在应用性学科的评价权重;大学排名大幅度增加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口碑权重;尽快启动国家级网络论文发表平台,出台各项政策鼓励期刊尽快网络化,鼓励网络先发表,再评审。

  如何解决现有期刊体系发表论文数量有限的缺陷?如何让发表出来的论文真正推动科研、助力产业?沈阳提出,借鉴国外经验,构建国家级论文网络发表平台是当务之急。

  在这个平台,论文发表者可随时将论文贴到平台上,同行业学界人员组成评审组进入评审系统网上打分。沈阳介绍,类似平台在美国已运转得很好了,国家承认通过网络评审发表的文章;另外,业界权威专家通过评审系统提出修改意见,作者能第一时间修改文稿,并使论文站到学界研究的最前沿。所有操作在网上公开进行,可有效避免暗箱操作和交易行为。

  沈阳提出,网络发表平台的构建,应力避国内论文发表重数量、重发表级别的积弊,应注重论文本身的评价及其社会和经济技术价值。同时,应提倡纸质期刊也网络化发表,以此接受监督,提高论文质量,注重论文的产业价值。他呼吁,不能再搞评审结题就万事大吉的“钉书机工程”了。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沈阳昨日介绍,6类人员中的前3类还包括一部分卫生行业技术人员,他们都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需求;而我国1983种核心期刊每年可发表论文总数为53万篇,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以武汉部分重点高校为例,这些高校的博士生须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中比较小的一部分)发表论文1篇,方具备毕业条件。在数量有限的权威期刊发表论文难度极大,最高的单篇版面费超过3万元。所以,博士生们经常会在论文署名时将导师名字加在自己名字之前,以导师的声誉开,论文容易发些,同时还能化解发表的经济压力。

  连在校本科生都有一定的发表论文压力。记者昨日联系到武汉地区几所高校的一些大学生。一所重点高校的刘姓大三学生说,评学金和保研,是否发表论文虽不是必要条件,但在评选中占有很重;大家都互相比着,重点在是否发表论文,和发表多少、发表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毕业论文虽不要求发表,但也让许多临近毕业的师哥师姐愁眉苦脸。

  另一所重点高校硕士生小叶说,她所在学校硕士毕业必要条件之一是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论文。她不清楚自己能否在毕业前发表1篇论文,身边同学都有压力,平时都不聊这个话题。

  业内人士称,许多发表论文的和要求不完全来自学校。一些高校教师接了研究项目,结题需要论文凑数,便把论文任务分解到学生身上。

  买卖论文看似生意,实则学术,根子在考评体制。不合理的考评体制,造就了不正常的发表论文的需求。“论文”等思维、行为,皆因体制而生。

  论文买卖产业化会对形成阻力。买与卖就是利益交换,双方都有利可图,利益链因此形成,并逐渐固化;大家依赖体制又共同不合理的体制,从而对体制的。在这一点上,论文领域的故事与别的领域没有不同。

  论文买卖会造成国家诸多事业领域水平下降。发表论文得凭真本事,买卖论文骨子里就是个“假”字。有论文发表需求的不仅在高校,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等都数量庞大,几乎遍布各个技术领域。水平不达标的“南郭先生”混进这些岗位,论文发得不亦乐乎,荣誉和资金接踵而来,造成表面的虚假强大和繁荣,内里其实脆弱、低水平。

  论文买卖还会造成社会水平倒退。买卖论文是不的行为,然而压力超越负疚,利益压倒耻辱感,久而久之,便不觉其臭,学术神圣性一再降格,伦理标准和水平一退再退。不论对社会还是个人,这都是令人遗憾的局面。

  云南迷人湖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