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技论文> 文章内容

发明创造能力为何低于小论文水平

※发布时间:2021-3-9 14:52:0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谭凯的妻子据了解,年仅8岁的获者杨元秀,从2003年开始,就先后获得“汉城国际学生发明作品展览会铜”、“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二等”等20余个国内外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的项。

  另外,中国青少年在各种国际科技创新赛事中也开始崭露头角。第二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的获得者周家耀就曾获“英特尔成就”、“美国科技”、“美国安吉仑科技”、“美国听力协会一等”4个国际项。

  如此众多的是否意味着中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已经备受重视,中国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准?尽管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让人刮目相看,但有关专家认为,由于中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下,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受到一定的,科技创新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活动处处长单长勇说,纵向来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水平的确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如果把这些作品放到国际赛事上比较,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水平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说,中国青少年的科技小发明制作与发达国家的青少年科技作品相比,在利用高新科技,比如纳米、生物、信息等技术方面还差一个层次。

  单长勇表示,我们选派出去参加国际赛事的选手都是拔尖的,但是那并不代表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水平的普遍提高。

  2002年,中国科普研究所在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近1.2万名大、中学校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对青少年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亲身体验过技术创新全过程的青少年数量比较低,无论是通过正规教育或正规教育途径,都低于26.0%。

  调查还显示,具有初步创造性人格特征的青少年仅占被调查者的4.7%,半数被调查者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过于严谨,权威,这也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另外,中国青少年搞科技创新时,在制作产品、模型方面有些是重复劳动,缺乏专利意识。一名美国学生告诉王渝生,他在搞发明创造之前,先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这方面的产品专利情况,在是原创、独一无二的情况下,才着手研究。而中国青少年则不尽然。单长勇说,在这一方面,中国的青少年主要靠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热衷于搞科技创新发明的学生被当成“不太听话”、“不守规矩”的学生,有的并不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

  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江苏省获者施源告诉记者:“刚开始做机器人的时候难免会影响学习成绩,那时候家长和老师很不理解,因为搞小发明并不属于高考范围,而且也很占用时间,我高一整个一年只休息过国庆的3天假期,而且作业都是在白天的课堂上完成,自习课、晚上和其他节假日都在做机器人。”

  记者在图书大厦随机采访了几名中小学生的家长,他们表示,搞科技小发明、小创造只能作为课余爱好,如果因此影响了学习成绩,那么“风险就太大了”。即便想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更多的家长愿意把宝押在文艺、体育类上,“至少在考试的时候还能算个特长生”。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今后让孩子搞科研工作,没有学习法律、经济这些课程来得实惠,对前途没有益处。

  据单长勇介绍,现在每年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个级别比赛的中小学生有1200万~1500万人,在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中所占比例并不高。

  专家介绍,家长、学校对考试过分强调往往会中小学生搞科技创新的兴趣,但是,很多科技小发明、小创造都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些学生甚至是从“玩”和“高兴”的目的出发搞发明创造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获者王毅诚便是这样一个例子。2002年7月,小毅诚随从事科技工作的母亲到郑州参加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年仅8岁的他立刻被那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吸引了,回家后便也像模像样地“鼓捣”一些电子产品。此后便一发不可收,先后发明出可留言的门铃、磁控手机防窃器等多项。

  另外,很多中小学生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开始的,如果一味强调考试,让他们沉溺在书本中,也会他们搞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另外,王渝生介绍,在过分强调考试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对学生的科技创新不重视,青少年科技员队伍缺乏也是制约青少年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王渝生作为中国青少年科技员协会的副理事长,曾经到基层的学校进行调研。调研中他发现,很多学校的科技课就是简单的剪纸、劳动等内容,这必然会影响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水平。

  王渝生说,青少年最少保守思想,对事物最,他们没有条条框框,所以他们容易创新。一位美国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说:“五岁的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王渝生进一步解释五岁孩子的好问好动,好问是科学家的基本素质,好动是发明家的基本素质,但是“很可惜,到了六七岁一读小学,老师就要他们规规矩矩,不准乱说乱动,常常把他们长大做科学家、做发明家的基本素质掉”。因此,王渝生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应该适当灵活一些。

  除了学校,一些课外的科普场所甚至家庭,也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以前在科技馆的展品前经常可以看到“请勿动手”的标牌,但是,现在很多展品前都拿掉了这样的标牌。王渝生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让来参观的青少年能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参与和互动。而在家庭中,家长也可以力所能及地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动手空间,比如家庭实验角、实验桌等。

  另外,提高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水平,还要加强科技员队伍的建设。据中国青少年科技员协会秘书长祥介绍,现在我国中小学科育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学校设专职科技员,这样科技教育开展比较充分;第二种是由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老师兼职;最后一种是由各种科技馆等校外教育工作人员担任学校的科技员。但是,现在还没有专门针对科普从业人员的资格鉴定。

  当然,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王渝生呼吁不能完全用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价值,考高分不是体现自身价值的惟一途径。

  所幸,近年来,青少年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是科技创新项的低龄化趋势,鼓励了更多的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另一方面政策的支持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鼓励,江苏省的施源就因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被保送到了南京大学。

  一些社会力量的加入也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营造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基金会为科技创新项的评选提供了资金,比如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茅以升科学技术、青少年21世纪科学等都是由基金会发起设立的项;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投资建立青少年科技实验室、将青少年的科技成生产力方面也有所贡献,如“朗讯实验室”、“小小化学家实验室”等都是企业投资建立的。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