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管理论文> 文章内容

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的发展及心理理论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12-12 11:04:0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心理理论与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行为相关不显著、与动机和显著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对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对动机和的预测作用显著。这说明,儿童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在灵活性和成熟度等方面的变化与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并不相关,但心理理论能力发展越好的儿童对动机和的理解能力越强。失望情境中暗含一定的社会规则,在此规则下为避免造成消极的人际结果,儿童通常会产生真实情绪的内部动机,进而调控外部情绪表达以获得积极的人际结果。在此过程中,儿童若要理解面部表情可他人,则需要明白调控面部表情会使对方产生错误。[33]

  综上所述,儿童的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行为主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行为出现到程度上的发展等过程。在行为发生阶段,心理理论对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说明心理理论能力越高的儿童更倾向于控制自身情绪表达。在行为发展阶段,心理理论对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然而,在这一阶段心理理论对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的作用并未消失,主要作用于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的认知成分,即随着儿童心理理论能力日渐成熟他们对情绪表达调控的原因、结果等理解得更为深刻、复杂。

  本研究从行为和认知两个层面探寻了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心理理论在儿童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不同成分发挥的阶段性作用。具体操作尚需进行深入思考,并应用于教育实践当中。

  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对个体终身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期是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发展变化快、可塑性强,同时具备一定的生理基础和基础,是进行情绪培养的最佳时期。学前阶段,个体的神经系统加速发展,连接小脑和大脑皮层的神经纤维不断发育,特别是前额叶系统的发育为儿童形成情绪表达能力提供了生理基础。同时,儿童的生活场域从单一的家庭扩展为包括家庭、幼儿园、社会在内的多重,生活内容更为丰富,人际关系更为复杂,这为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在交往上提供了基础。应该说,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情绪能力培养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推动其发展的自觉性、深刻性。因此,应重视早期培养对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关键阶段发挥情绪培养的优质效益,促进儿童情绪健康发展。

  心理理论能力是个体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影响儿童情绪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如本研究结果所示,能够理解赠予者内心感受的儿童会更多地表达积极情绪。当儿童推测出赠予者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喜欢这个礼物而感到伤心时,他们甚至会与赠予者产生共情,这使儿童获得了一个消极表达的内部动机,进而做出积极回应。应该说,这种基于亲社会性的情绪表达是建立在对他人、情绪等的认知基础上,因而对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训练将有助于促进其亲社会性情绪表达的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应建立知情交融的培养模式,帮助儿童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建立同理心,并将其应用于调控情绪表达的过程。

  父母的教育是儿童情绪社会化最初也是最为重要的媒介,良好的教育效果必是以遵循儿童特有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在学前阶段,儿童不断获得知识经验,这些经验是通过观察、模仿等途径而积累起来的,这是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情绪的学习不同于一般性知识或技能,其更依赖为儿童提供学习的模板。家庭是儿童早期情绪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作为儿童最早的人际交往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儿童调控情绪表达的主要参照。以往研究表明,父母的情绪反应方式、情绪调节能力、婚姻关系等与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习得存在较为明显的关系。[34]因此,在培养儿童情绪发展的过程中,父母应时刻调整自身的情绪状态和表现,以积极反馈去强化儿童的积极情绪行为,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儿童营造轻松、和谐的情绪氛围。

  梦见鞭炮声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