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在历史和文学中汲取教育智慧的英语老师

※发布时间:2018-3-15 0:21:4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国知网数据库,是全国超过八成的大学生写论文时都会打开的“资源宝库”,在搜索栏输入“尹祚鹏”三个字,所列文章有18篇,主要为中文文学类论文,其中《词体结构层次研究》一文为硕士论文,相关词学被下载过1350次,被引用13次。而尹祚鹏却是一个教了23年英语同时又对文学历史疯狂着迷的高中班主任老师,今天让我们来走近这位“多栖”学者。

  读书,是尹祚鹏从小的乐趣。父母读书时,他喜欢搬个小板凳拿着书看,小学五年级前,除了《红楼梦》,四大名著里剩下的三部都被尹祚鹏读了很多遍。初中时,语文老师张立军见他只是“看”书,便教他做读书笔记,系统读书。上高中后,李宏山老师的课让尹祚鹏对历史十分着迷,大学志愿里就填写了中文和历史两项,可不曾想,最后他却被阴差阳错地调到了英语系。

  回想这段经历,尹祚鹏说:“当时估计缺英语老师,我就被选中了,对我来说从师范院校走出去当个英语老师,也算不错。”1994年尹祚鹏大学毕业成为莱芜市第十七中学一名英语老师。

  刚教坛,尹祚鹏就把教学大纲吃了个透。教学大纲学生要多读书,至少万字以上,而学生们平时阅读材料很少,这个亏空怎么补?尹祚鹏拿自己的工资买了100多本英汉对照读物借给学生读,又像当年张立军一样,从字里行间指导学生做笔记,培养他们英语文化的能力,随着书中的人物情感陶冶情操,在做题当中寻找乐趣。慢慢的,读本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借去,班上的英语成绩也越来越好。

  学生秦宪波专程跑到学校看望尹祚鹏。秦宪波记得自己刚上高一时学习成绩不好,有一次竟因跟同学闹了矛盾差点。尹祚鹏找到他说:“你不上学就找不到工作,以后打算怎么办呢?”“我学不懂”“不懂就去问老师,你喜欢哪门课?”“物理”“那就去问物理老师”,在尹祚鹏的鼓励下,秦宪波开始找物理老师问问题,直到晚饭结束了还没问完,后来他门门功课都去问,一直“问”进了大学,又成了研究生。

  当了解尹祚鹏高考教学成绩多次获市级时,记者询问他到底有什么“法宝”时,尹祚鹏说:“多鼓励学生信心,指导他们做题的技巧,讲课时把题讲透彻,做透一套顶十套,所有的题万变不离其,总结出做题的规律,成绩就会有明显提升。”在课堂上,尹祚鹏讲英语题也跟别的老师不一样,别人只用半个小时选重点讲完的内容,他为了让更多学生都能跟上,不惜用一两节课来讲透。他认为教学和读书治学一样,肯吃苦下笨功夫才能学得扎实透彻,厚积薄发。

  成为了英语老师的尹祚鹏并没有忘记他的文学梦,从1996年开始,他就在十七中的文学《百草园》发表诗词。偶然一次,已经退休多年的老教师王允静看到了他的《读辛弃疾词有感》、《述志诗》、《读陆游诗有感》等几篇习作,便托人给尹祚鹏带话想要跟他见一面。

  尹祚鹏打听着找王老师家,一进门刚说出自己的名字,王允静就非常热情地将他请进门,接着拿出《百草园》,说“你这几首诗我都读了,立意高远”。“您的诗我也过,朗朗上口,我的诗还很生硬”,尹祚鹏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王老师教给逐字逐句地帮尹祚鹏推敲修改,教他如何押韵,还将手写的诗稿送给他,两位诗词爱好者就这样因诗结缘。尹祚鹏经常把自己的诗拿给王老师看,又总是被王老师用红笔批注地密密麻麻的拿回来。直到现在,尹祚鹏都从心底感激王老师的知遇之恩。

  对文学的热爱着他,也鼓舞了他。2008年,尹祚鹏参加了莱芜文联举行的鼓文化研究活动,写了一系列文章,其中17000字的《听长勺战鼓,话天地人和——浅议一鼓作气和鼓文化内涵》被市文联李贞峰选摘6000字推荐至中国文联内刊发表,他备受鼓励,又先后加入莱芜市作协、山东青年作协、山东文艺评论家协会等,认识了很多作家,开始写一些文艺评论等,至今已经写了60多万字,在全国多处文学刊物上发表。在中国当代著名乡土诗人王耀东先生推荐下,他撰写39000字的《文学空性思维论》探索创作状态中的思维特征,被全文刊发在全球中文文学网——美国风笛诗社,还被收入《穿越诗空——王耀东诗文集》一书,收到一片好评。业余时间,他还给学校文学社员开,指导社员创作,帮助推荐发表作品。

  2013年,莱芜十七中王其海校长提出“以德育人,文化立魂”口号,尹祚鹏受到触动,提笔便写下了1700字的《教师之约》,王校长觉得很好,提出师生之间也应该有约,于是尹祚鹏又写了第二篇《师生之约》、第三篇《同学之约》,共计6100字。《教育三赋》进一步丰富了十七中新的校风校规。2017年9月,《教师三约赋》在中国教育举办的“春风化雨”征文中获得优秀美文,发表在全民悦读官微上。审稿专家点评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在以学校教师之约、师生之约、同学之约,三约而立意之上,作者选文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相得益彰。又不拘于骈赋的骈偶句式,而以现代语言散文体以架构,逻辑清晰,内涵丰富,旁征博引,立论叙理,洋洋洒洒,颇有大赋姿态。”

  成为英语教师后,上进的尹祚鹏又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他说,读研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他始终记得导师邓红梅先生给予的那些令他受益终生的。“教我们做学问都要诚实,读书要广泛搜求,多动脑子多思考,要有自己的见地”。带着导师的,尹祚鹏在书籍的海洋中更加广泛地涉猎起来,尤其是对历史的钻研。

  尹祚鹏自己称,他从小就喜欢倾听单田芳、袁阔成等评书大家给小朋友们讲太平运动、水浒、三国故事,讲来讲去自己脑子里也充实起来,上学以后每次历史考试成绩总能接近满分。

  工作之后,他对历史的热爱更是有增无减,2007年在整理家谱历史文献时,他认识了原史志办尹承乾主任,尹承乾鼓励他关注地方历史文化。2008年他看到上莱芜文联的一则征稿启事,要征集民间对于莱芜长勺鼓文化的研究性文章。他一下子来了兴趣,他利用《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的正史文献检索出所有鼓文化的资料,又把鼓和嬴牟历史相关的信息找出来,共找到2800多条搜索项,从搜集、整理到写成文章,历时一个多月,结合发生在莱芜长勺之战的史实,深入挖掘一鼓作气的地域文化,写出1万多字的文章《凤舞长勺鼓声壮》,代表莱芜地方学者在中国(莱芜)长勺鼓文化论坛上发言,引起了一定反响,文章也被莱芜文联《凤鸣》全文刊登,这极大增强了尹祚鹏继续“啃历史”的信心,他说:“对莱芜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才能对家乡更加热爱。”

  2015年,莱芜市政协要做“莱芜明清进士”的研究,邀请尹祚鹏研究张四教、潘绍烈、亭等六名进士,其中进士张严的材料甚少,县志上也只有两篇文章。正值此时,泰山学院周郢教授,在泰安碑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与张严有关的石碑,便赶紧发照片给尹祚鹏。尹祚鹏就把石碑上的文字做了基本了解,才知道这是张严给泰安赵氏家族写的墓志铭。随后,他立即奔赴泰安,在周郢教授帮助下辨认石碑,对全文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丰富了张严的传记。在教学中,他经常列举地方文化人物的感人事迹和文史哲的至理名言来学生求真向善。

  诗可以见性情,史足以添厚重,教能够传智慧。尹祚鹏的人生似乎已经被书籍和文学给占据了,成绩也非常瞩目,但是他却常说:“我仍然是个很普通的人,对文学也好,对历史也罢,都仅仅是爱好,远算不上高手。我常常育的角度来阅读文史著作,其中蕴含的丰富教育素材给我的教学带来很多深刻,我还非常感谢那些在读书教学上不断帮助我成长的引人。”谈及日后的学术打算,他说,准备对英语教学和德育管理进行全面探索,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对文学评论、莱芜地方历史做更深入的研究,使之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学问要真诚,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己!”言语之中,字字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