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的传说是包含思想和的教故事,是广泛流传于县内的散落性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张道陵传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楼镇费楼村(古名“三张村”)是张道陵的祖居地、出生地,现尚有“天师府”、“药盒子”、“北周天和观”遗址等历史遗存。自张道陵创立,成为一代天师之后,关于张道陵的传闻轶事即在县内民间广为流传。经过近二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精美故事,至今在丰县及周边地区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张道陵(34-156年),原名张陵,字辅汉,丰县三张村人。张陵聪敏,极佳,七岁时能通《经》,并对天文地理、河图洛书等典籍皆窥其奥。东汉建武中元(56年)四月被举荐入太学,为“贤良方正言极谏科”。明帝时出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后叹“此(仕官从政)无益于年命”,遂弃官。初在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山中长生之道(现有张公洞),后又到浙江天目山中设坛讲道,继之又在洛阳近郊的北邙山潜修长生之道,兼用医巫之术为百姓疗病,于是声名大振。和帝时,先后在桐柏山(今河南省南部)、云锦山(今江西省贵溪龙虎山)神丹。顺帝时携入蜀,住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北)。静思数年,撰道书二十四篇,自称“三天正一真人”,创“正盟威之道”,即“天师道”。因受道者须出五斗米作入道条件,故又称“五斗米道”(凡受道者家中缺粮时皆可免费领取粮食,故深受欢迎)。教众组织按“治”统辖,一治即一,分置二十四治,“百姓翕忽奉事之以师,户至数万”。张陵创教成功后,“白日飞升”,后人尊称为张道陵、张天师。
丰县民间广泛流传的张道陵传说有20多个,如《张老汉巧占天门穴》、《张道陵降生》、《神童张道陵》、《张道陵与黑水圣母的情缘》、《张道陵与虎头鞋虎头帽》、《白虎来黑虎去》、《驱鬼辟邪灵物桃木》、《药盒子》、《张道陵降妖》、《抬辇求雨》、《制盐祖师张道陵》等。这些传说中有的有历史遗迹为佐证,有的被演绎成了民俗。如关于“药盒子”的传说,讲的是张道陵的祖居之地有灵气,泥土可治百病,抓一把土,用水化开,待泥土沉淀后,将水喝下所患之病即好。时长日久,取土者甚多,此处便形成了一个大坑,被人们称之为“药盒子”,现费楼村前仍有一个约600平方米的浅坑。再如《驱鬼辟邪灵物桃木》的传说,讲述的是当年张道陵家前屋后栽有许多桃树,具有仙气,可驱鬼辟邪,人们便折取枝条置放家中以保平安;幼儿在去姥姥家来回的途中,多折取一桃枝放于身旁辟邪免灾,并有民谣“小桃枝,尺把长,身佩桃枝走姥娘;能打虎,能打狼,能把鬼怪一扫光”世代相传。久之,便形成了用桃木刻成微型的刀、枪、剑、戟等佩戴在孩童身上辟邪的民俗,时至今日依然流布于民间。张道陵所创立的,对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学术以及民俗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化作为中国三大教文化源流之一,亦受到了世界广泛关注。日本、马来西亚、法国、美国、、等国家都有专家、学者从事张道陵和文化的研究,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道陵的传说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其所蕴含的古代、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为研究汉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白光华根据历史典籍和传说故事撰写的《张道陵故事释论》,界华人交流协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举办的论文评选中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并被编入《中国精典文库》。近年来,徐州协会先后在徐州云龙湖畔兴建了天师岭,在丰县费楼村建造了天师观(现已完成主体工程),为张道陵传说增添了新的传承载体。
mxbd-200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