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复旦通识·学术写作系列|欧阳晓莉:通识论文的选题和写作

※发布时间:2020-6-23 1:56:0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学术写作,不是工具性写作,不是创意写作,也不是文学性写作。它本质上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缜密性、化、力和学习的能力。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于2019年推出学术写作指导计划,在这个学期组织了学术写作系列,由来自不同专业的擅长学术写作的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如何形成问题意识,如何组织布局,如何分解问题以及如何考虑读者。

  2019年4月2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欧阳晓莉的以“立足文本、结合专业——通识课程论文的选题与写作”为题。

  欧阳晓莉,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专业和研究方向: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近东文明,侧重社会经济史;古代两河流域数学史。她结合实际案例,通识课程论文的选题方法和策略。以下系其现场整理稿节选。

  通识核心课程论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学术论文,不要求论点具有原创性,所以和严格的专业学术论文相比,在文献综述上也降低了要求。但是它依然应该达到学术写作的一般要求。

  这门课提供给学生两个核心文本。一个文本是吉尔迦美什史诗的内容,另一个是圣经和合本,圣经中重点要读的是旧约的第一部“创世纪”和第二部“出埃及记”。此外还有一些主要的参考阅读书目,我会指定其中的一些章节作为选读。在涉及到期末课程论文选题的时候,我其实一般是鼓励大家,就地取材,就从这六本书的内容中去选取一个合适的题目,选取一个你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第一个选题的策略,从核心文本中提取。我们这门课就两个核心文本,吉尔迦美什史诗是完整的,圣经的文本有一部分。从核心文本中可以提取哪些题目呢?比如说可以讨论一个主要的人物的形象或者他的变化,因为这部史诗的主人公就是吉尔迦美什。吉尔迦美什是两河流域南部一个城邦的国王,他在这部史诗中,一开始是一个的形象出现的,的表现有几方面,首先他特别喜爱一种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马球的游戏,所以他让城邦里的年轻人都陪他去玩游戏。另外一个是史诗在后来的只言片语中透露的,就是说他让城里的年轻的姑娘都回不到母亲身边。后来的学者有很多猜测,说他可能有强占民女的,这是他一开篇的形象。但是他到后来成为了一个英雄,尤其是他和他的好朋友,了一个在城邦里面危害人民的一头天牛,所以他完成了一个形象上的巨大的转变,从一个到英雄。因此可以分析主人公他的形象的变化,以及从他形象变化中能有一种什么样的解释和解读。

  这部作品中另外一个主要的形象就是恩启都,他是吉尔伽美什的好朋友。恩启都这个角色也有自己的特点,他是神创造出来的。因为吉尔迦美什的这些,被他的城邦的受不了。他们向天上的神灵说,给我们一个吉尔伽美什的对手,这样的话就能停止横征的这种行为。所以神就用泥土创造出了恩启都,然后在赋予了它生命之后,经过一番曲折,和吉尔伽美什成为了好朋友。因此也可以对恩启都这个角色进行分析。

  像有同学就分析过,恩启都既不是人也不是神,也算不上是一个英雄,这是一种选题的角度。另外还有同学在探讨,就是说为什么恩启都最后死去了,他和吉尔迦美什成为好友之后,一起了在城邦里的那头天牛,但是最后神裁决恩启都要以死谢罪,但是吉尔迦美什就不用死了,对他是另外的惩罚。因此也有同学会分析,就是说为什么死的是恩启都而不是吉尔伽美什?所以这是我们从核心文本中可以着重探讨主要人物的形象,以及他们在文本中的变化。

  第二,我们也可以探讨主要人物之间的相互的关系。比如说也有同学谈论过,就说吉尔迦美什和恩启都是不是历史上最早的同性恋?因为他们俩在史诗这部作品中表现的感情非常深厚。这种深厚感情的极致的表现是什么?就是恩启都死去,吉尔迦美什非常伤心,以至于他抱着恩启都的尸体痛哭了七天七夜,一直到蛆虫从恩启都的鼻孔里爬出来。所以有同学就对这个非常感兴趣,当然之前也有学者做过类似研究了,说他们是不是同性恋,是不是可以把他们认为是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的同性恋。所以这也是一种选题的角度。

  第三种,我们可以看文本叙事中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场景情节或者是主题。也有不少同学会写到的,就是在这部作品中的含义和作用。因为吉尔迦美什做了很多个梦,比如说他和恩启都成为好友之后,他们一起去雪松林远征,然后在远征的上他做了五个梦。其实梦中的这种场景都是凶兆,飞沙走石,山崩地裂,还有这种怪人或者是怪兽的出现。但是恩启都每次都忽悠,说你不用担心,这些梦都是吉梦,预示我们的远征一定会取得胜利。所以这一系列的梦的描写,我们可以对它的含义和作用也可以进行探讨。此外,在这部作品中还出现了很多的对于冥府的想象和构建,就是人死后会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去,我们称之为冥府,冥府中的景象又是怎么样的?这实际上体现了两河文明的观。因此一直以来也有不少同学会分析在这部作品中对于冥府的这种形象的刻画和对里面的生活的描绘。

  这样一种选题的策略,它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优点当然就是就地取材,入手很容易,因为我们实际上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来核心的文本,所以这是它的优点所在。同学们在选题的时候,就不用地去想,但是有什么缺点呢?就是你能想到的,其实地球人都能想到。所以的话这样的题目往往就是缺乏新意,写出来的话很容易陈词滥调。但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实也有同学写得好的。

  杨得志之子南阳事件

  这是我在2017年秋季授课的时候班上的一位同学写的。那位同学当时是一年级,他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修了我这门课,而且是自然科学实验班的一位同学。我不是故意选这个例子来激励大家的,因为当时确实写得好,我通过这个例子想告诉大家的,其实大部分同学都是零基础修课,所以你的专业背景是什么并不会必然影响你课程论文的得分。

  我选了一段他最后的结论。他在构思的时候,其实主要就是根据史诗行文中提供的材料,因为我们讲故事情节的展开,它总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在史诗中就写了乌鲁克城邦,然后写了周围的自然等等。所以他就借助我上课的时候向大家做了一个我们说导论性质的介绍,就说两河文明它大概是在一个怎么样的物理空间和自然中孕育生长出来的,他把史诗中跟自然地理相关的部分做了精读,而且在论证的时候能够从作品中相关部分要么概括,要么直接引用,要么分析讨论,其实他没有查特别多的资料,完全是我们刚才讲的就是就地取材的这样一种思。这是他得出的结论,首先讨论了客观事物,比如说动植物和人们使用的物品,他觉得都是两河流域常见的。另外,比如说情节发生的地点,还有史诗的写作的用语,最后史诗中的具体情节,他主要是从这几方面来进行讨论的。因此我觉得第一种选题策略大家要有比较新颖的角度。我刚才提到的就是你能马上想到的题目,其实有很多同学都能想得到。大家知道有一句网络流行用语,没有比较就没有。写的人多了,老师的胃口也挑剔了。然后我把写不同类型的写相似题目的同学的文章放在一起批,你们之间高下就立见了。

  但是如果你选题角度比较新颖的话,我没有可比较的对象了。我觉得我在批阅论文的过程中,如果你这篇论文其他的方面也不错的话,你的选题胜出了,你其实最后就可以得到一个优秀的分数。比如说这位同学他的论文最后是得了A的,因为我们没有A加,我一直觉得很遗憾,所以我觉得他再好也只能给到A,这是向大家介绍的第一个选题的策略。

  第二个选题的策略其实是可以对不同类型,或者我们说不同版本的核心文本进行比较。不止是吉尔迦美什史诗,我们知道的很多经典文本,它其实是有不同的译本的。当然吉尔迦美什史诗它的原文是阿卡德语写的。阿卡德语是什么呢?我就不给大家解释了,反正不知道也没关系。但是它是有很多译本的,比如说的主要语言的译本它都有,而且它还很难得的,也有中文的译本。就是这里我给大家列出的是天津的一位学者赵乐生先生,他1981年就出版了一本叫《世界的第一部史诗吉尔迦美什》。但是赵先生的译本有它的局限性,他自己本人是不懂阿卡德语的,就说不懂这部史诗的原文的,他是根据日文的译本翻译的。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从原文到日文再到中文,其实中间已经拐了好几道弯了。然后译本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说他差不多是40年前出版的。我们说这40年来,其实学术界对于这部经典作品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而这些进展其实都没有反映在中文译本中。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这部中文译本,80年代初的时候,其实社会风气还是相对保守的。所以赵先生的译本中,它其实删掉了一个很经典的情节,或者说场面,是什么呢?

  我们刚才给大家讲的就是吉尔迦美什的好朋友恩启都,他最初被创造出来,其实是一个类似于野人的形象。他是怎么从一个这样一种的生物,然后转变为一个文明社会的的。这期间一个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间的曲折我就跳过了,就是吉尔迦美什其实是派了一个引诱恩启都,然后他们在一起巫山云雨六天七夜,还是七天六夜,具体我有点记不清了。然后鱼水之欢结束之后,恩启都就从刚才我们讲的这样一个野人变成了一位文明社会的。但是赵先生的译本就说以下删去若干行。

  所以其实第二个选题的策略,我觉得可以把西文译本和中文译本进行比较,因为西文的译本,尤其是我们推荐给大家的英文写作的翻译,它其实是比较于原文的。我们通过可以辨识内容的增减或者是变化,解释可能的原因,并且分析这种增减或变化对于原文表达的影响,这也是一种选题的策略。但是其实我每次都提示了同学们可以在这个方向上选题,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响应的人不多。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俄语专业的同学的选题,这里大家在看到的,我觉得他这个题目也选的很好,他说“你是英雄,无论我们用什么语言你”,后面副标题是吉尔迦美什史诗英俄译本的对比。这位同学我印象也很深,他是从来的。因此大家看到的这个题目是繁体字写的。因为课程论文的容量有限,不可能全文进行比较,实际上是有节选的,主要是节选对吉尔迦美什形象刻画的那部分的。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他觉得俄译本在吉尔伽美什的形象塑造上是更成功的,因为他对人物有更多的细节的呈现,所以就使得整部作品更加的有血有肉。这是我们说这是第二个可以选题的策略。刚才我们讲的是不同译本之间的比较。

  另外一个选题的角度是什么?我们是可以比较于原文的译本和改编之后的译本。这也是我们说经典作品它通常会有改编的。比如说改编为章回本的,或者改编为插画本的,实际上可能适合于青少年读者或者是儿童读者。 比如说这里我给大家看到的像右边的这幅其实就是吉尔迦美什史诗的章回本版本。另外一部作品是这部史诗的插画本版本。这里我节选了一段,其实是在中文亚马逊的网站上能够买到的,就是吉尔迦美什史诗的改编的一个作品的中文介绍。大家可以看看这里,我用强调的这几句话说年轻时的他就是吉尔迦美什,是一个有非凡,也很有性的小孩。他聪明好看结实,是父母眼里完美的孩子。

  这实际上是把吉尔迦美什的年龄改小了很多,就是我们说的他逆生长了,实际上吉尔迦美什一出场,已经是一个成年人的形象了。此外,恩启都也变成了一个小孩,说和他一样强壮的勇敢的小孩恩启都。就是因为我们说吉尔迦美什史诗它其实就其内容来说是的作品,至少给中小学生看不一定是特别合适的。但是大家会看到,在这部改编的作品中,他把吉尔迦美什和恩启都塑造成了一个孩童的形象。

  因此这也是一种可以选题的角度,就是说这部作品它为什么要这样改编?这种改编它是不是和作品的受众有关?还有的话我们可以考虑的问题是,就是说它改编之后,对于它的情节人物塑造,以及对试图表达的思想内容有没有影响?这是我们说第二类选题的策略,就是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的或者说不同版本的核心文本。

  第三个选题的策略是我们可以比较核心文本和从文本中衍生出来的作品。大家知道我们课堂中阅读的核心文本就是经典作品,我们最熟悉的衍生作品其实就是影视剧,这常常见的一类。另外的话现在其实还有手游,就是或者说一般的电子游戏,它其实都加入了很多游戏的制作,都是以一个经典文本为基础的。这里我给大家选的一个例子是中文系的一位同学,他在选题的时候,他其实是比较了我们读的经典文本中的吉尔迦美什的角色和手游中的吉尔迦美什。我觉得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还有手游,但是通过他的写作我也学习了。可能在座的同学们也有不少接触过的,他说这个手游是 te grand order,指的是te系列的首款正版手游。

  在手游中,吉尔伽美什是有三个卫,这三个卫一个是弓箭,简称为A闪,A闪的卡面介绍说是公元以前着苏美尔的都市国家乌鲁克的半神半人的王者。我如果是这个编辑,我肯定不同意这样的行文的,因为翻译很别扭,说不仅仅是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人类最古老的叙事诗,吉尔迦美什史诗中的王,这是A闪的卡面介绍。

  吉尔迦美什还有一个魔术师卫,所谓的C闪的卡面介绍,就是不老不死之旅归来的至高贤王。我们通过把经典文本和衍生作品进行比较,其实就可以对衍生作品中的形象塑造进行解读和评价了。如果你没有读过经典文本,你可能不太明白,不老不死之旅归来的至高贤王是什么意思。但是读过了这个文本之后,你就知道,吉尔迦美什他在恩启都死去之后,伤心欲绝,他浪迹天涯去寻找的秘方,他一度找到了的秘方,就是海底生长的一株仙草。

  他找到了这株仙草,回到自己的故国的上,他到池塘里洗了个澡,洗澡的时候就把那株仙草放在池塘边上,被一条蛇偷吃了。所以这句话其实我们可以联系经典文本的内容来对它进行解读,包括刚才我们讲的A闪的介绍也是这样。但是在衍生作品中,其实也有很大的改编,比如说就增加了一个所谓的幼闪,就是吉尔迦美什幼年的形象。但是我们说幼年的形象其实在这个文本中是完全没有出现过的。中文系的这位同学,他分析完之后说,一方面能够借助经典文本的内容,对衍生作品中的吉尔伽美什的形象塑造,进行分析和评价。另外一方面实际上也涉及了一个更大的主题,就是说所谓的原作和二次创作之间的关系。他最后得出的结论,他觉得原作与二次创作是互利共赢的,然后吉尔迦美什的形象是人文性与商业性的和谐统一。这是大家在选题的时候可以考虑的。

  第三个策略,其实就是比较核心文本和衍生作品。关于两河流域的衍生作品,其实有一个也挺有名的,可能同学们都熟悉,就是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其实他歌词中就有了非常多的两河流域文明的要素。

  第四个选题策略,我觉得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怎么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经典作品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内容很丰富。为什么经典作品能够流传,它其实涉及的主题,或者说它的人物,它的情节,它里面的场面描写,其实是可以跟最广大的读者发生共鸣的。因此同学们在选题的时候,其实也可以尽量的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

  比如说18年秋我上课的时候,有一位生态学专业的同学,这是他论文题目叫“洪水遗民传说的谱系同源分析”。他这个选题的由来,实际上就是吉尔迦美什史诗中,在寻找的秘方的过程中,遇见了一位我们说的不,这个人他为什么不死?实际上是得益于一场洪水,他遇见的这个人幸运逃脱了那场洪水的灾难,所以就得到了。类似于我们说圣经创世纪中讲到的诺亚的故事,洪水故事的主题,其实在很多民族的传说中都有反映。像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其实也是一个洪水故事。所以这位同学他其实是建了一个模型,然后做测试,他猜想世界各地的洪水移民故事来自同一来源,然后他的做法就是将不同民族的洪水故事拟为一个谱系,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再加上进化生物学的软件技术,得出一个进化树来,然后看看能够根据进化树的形态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有生态学的同学,你可以帮我鉴别一下,他用了两个软件,一个叫做draw tree,一个叫做draw gram。不知道在座同学熟悉不熟悉,然后这是他附在他的论文中的变量,最后这是他得出的结果,就是他画了一个无根树,画了一个有根树。我当然不太会那两个软件,但是至少从他得出两个图,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说洪水遗民传说,来自同一原始故事猜想是没有办法得到支持的。换言之,就是说他通过这样一个建模,然后计算的结果,最后提出的论点就是,世界各民族的洪水故事应该不是来自于同一来源的。

  我当时读到他的文章的时候,我还是很惊叹于选题的角度的新颖,然后他利用他自己的专业知识,我觉得得出了一个很令人信服的结论。这个结论跟学术界现在一般的结论也是吻合的,就是说我们不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洪水故事是有同一个来源的,而是可能各民族自己产生的。

  另外有一位化学专业的同学,他的题目当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基于吉尔迦美什史诗的,因为我在布置期末论文的时候,就是也允许同学们选参考书目中的相关的内容。因此他比较的实际上是什么?是两个考古学家,一个考古学家叫莱亚德,他是对于吉尔迦美什史诗的发现有过一定的贡献。换言之,就是说是通过他的考古活动,吉尔迦美什史诗才得以重见天日,为我们后人所知晓的。他比较的对象是什么?就是他读过的一本着作,叫大时代的考古学家居维叶。我们说莱亚德他主要从事的是人文考古,居维叶他主要是研究的,它其实考古的对象主要是我们说动植物的化石。所以他这个选题通过对这两位考古学家的比较也具有一定的新意,这也是它借助自己的专业背景来找到的一个比较好的角度。

  我们刚才讲了大家可以借鉴的方法和策略,接下来我要讲同学们在选题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的问题。首先要避免的是比较类型的题目,我有的时候也很纳闷,同学们为什么都这么爱比较?其实比较的话从学术论证的角度来说,是很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一种常见的比较的角度,就是把吉尔迦美什和其他中外或中外历史中的人物进行比较。这里我给大家举了几个例子,有比较吉尔迦美什和希腊中的俄狄浦斯的,有比较吉尔迦美什和赫拉克里斯的,还有比较吉尔迦美什和后羿的,最后还有把吉尔迦美什和秦始皇进行比较的,很少有能写成功的。比较具体的两个人物或者是角色,我觉得还是稍微靠谱一点的,更不靠谱的是什么?就所谓的想从一滴水看见太阳的,还要比较不同文明。有同学就写了“论影响不同内容的因素,并从中分析东文化之别”我一看这个题目,我就知道你肯定写的不好。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首先的话就是吉尔迦美什史诗,它到底算东方文化还是文化?

  我们看两河流域,大致是今天的伊拉克,我们看它是,但是欧洲人看他在东方,所以这种题目一看就不行。第二还有试图通过把吉尔迦美什和希腊中的一个人物进行比较,来实现一个更宏伟的目标的,要比较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因为两河流域,它是我们说生长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冲积平原地带,因此是属于大河文明,然后古希腊我们说是孕育于希腊诸岛上的,所以就成为了海洋文明的代表。这类题目最多你能得到B?其实经常就是C甚至要更低了。

  同学们为什么会写不好比较类型的题目,其实也跟大家的学养和积累有关系。在写作的时候,一定不要这么自己挖个坑往里跳,要扬长避短。其实我们在课堂上往往只带领大家比较系统的东西,然后分析和讨论过A,其实B的话完全是同学们有的时候道听途说的,是略知一二的,所以从大家的知识储备和现阶段的能力以及素养来说的话,首先是不具备这样的比较的能力的。

  第二,同学们在比较的时候没有结论。最常见的一种写法就是把吉尔迦美什干了什么,列举一遍,然后把做比较的另外一方干了什么,列举了一遍,这个文章就完了。其实我作为读者看来的话,这个文章没有结论,你光告诉我A和B不一样,那又怎么了?要有一个问题意识,通过这样的比较想解决什么?后面的这种比较不同文明的就更夸张了。几千字的小论文,就要把东文化做比较了,就要把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做比较了,大家为什么偏好比较这类题目,可能你觉得好写,但其实从学理上来说常难的。

  我觉得其实只要不写比较,一般的同学论文写的都还可以,一写比较的话就没有下限了。最后我想给大家一点,就是简单的策略。当然同学们在选题的时候,我觉得取决于,比如说你花了多少时间在这门课上。这门课对于你有多么重要,你是一定要得A以便能够保研,或者是出国能申请到一个好的学校,还是你只是为了满足这个课程修读的要求。就是说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决定你要在一门课程论文上花多少时间。选题的时候一方面肯定是要自己动脑筋,另外一方面其实可以去跟老师聊一聊,我觉得老师们通常都会很乐意跟大家商讨选题的问题,然后尽我所能给大家一些。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你只能自己构思选题的话,我觉得有一些个人比较简单的策略,你可以先自己过一遍,看看你这个选题适不适当。我先给大家看几个选题不好的实例。第一“浅析史诗中的生态观”,什么叫生态观?“古代两河流域文化现象探源——以自然为视角”,你要花很多功夫来解释什么叫自然。第三个题目,主标题还行,后面叫看人性与文明,你得向读者费半天劲解释什么是人性,什么是文明。还有“中神的陨落”,每个字感觉都需要解释。然后“从三位英雄的悲剧性谈人的三性,人性、和神性”,就是他认为人是具有三性的。最后说对比“希伯来圣经和中国古代传说中关系的异同”,这些都是失败的题目。我们来看看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题目中一定要避免这种高度凝练和浓缩的术语或者概念。比如说像古代的经典文本,你一定要避免人性、文明、自然、神这类术语或概念,因为其实自己都不太明白它们的含义是什么,然后具体到你这篇文章的语境中,你又想表达什么?

  所以一个自查的策略是你表述出来之后的题目应该是浅显易懂的。不管是你的老师,还是同学,还是你本人,一眼就知道这个题目是写什么。第二个自查的策略,大家到了比如说你读硕士或者是读博士的阶段,你跟同学或者是跟其他的老师聊天,肯定会遇到的一个问题,问你现在研究什么?你现在在写什么文章?你如果不能在1到2分钟之内把你正在写作的论文,把你正在从事的研究楚的话,其实这个题目就是有问题的。

  因此我觉得最大家通过这种很简单的方式,其实马上就能够对自己的题目恰当与否做一个很基本的评判。就是我说的这几条,第一除非你有确定的把握,不要写比较的题目,我改过几百篇论文,比较写得好的迄今为止也就是两三篇,其余的通通是败笔,所以除非有特别的把握,不要写比较的题目。第二就这个题目表述上,我们避免这类就是英文说的叫very loaded terms,什么叫文明?这个你解释不清楚了,什么叫人性?人性为什么又有人性和神性?你就是自己找了个坑,往里跳。第三,你跟自己说也好,跟同学说也好,一两分钟能不能楚你到底要写什么?所以这是简单的这样几条自查的策略。

  最后一个小结,在选题的时候,尤其是经典名著导读的这类课程,可以考虑直接从文本中选题,比较不同版本的文本,然后比较名著本身和衍生作品,还有适度的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就我们说的扬长避短。(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