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1-5-5 16:10:2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文化是民族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总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创造性、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总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支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手掌痣的位置与命运经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和丰厚文化。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文化,就会失去支撑,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赋予时代内涵。习总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思想、等,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可以为人们认识和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又如,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礼义等观念,体现着评判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新时代,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提炼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将其为人们的追求和行为习惯,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创新表达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文化需求相契合,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一方面,让表达形式和渠道跟上时代发展。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审美情趣、生活习惯,通过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各种形式,运用报刊、、、互联网等各种载体,借助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各种机构,大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吸引群众、感染群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营造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比如,面向基层、面向大众,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加强礼仪教育,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行动等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