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这10本医学期刊进入最新《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引发3大争议!

※发布时间:2024-11-29 13:28:09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2024年2月19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团队发布《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其中,这10本医学期刊也“榜上有名”。

  预警期刊指有风险被SCI除名的期刊,也就是科研人们俗称的“水刊”。国内和国际上没有明确的预警期刊标准,无法明确了解哪些期刊属于预警期刊的范围,一般是根据期刊的数据和专业人士对期刊的评价进行区别,比如该期刊发文量多少、自引率大小、撤稿率、专家的集体共识、期刊分区的跨度等。2020年年末,中国科学院发布了第一次预警期刊名单,之后其每年都会发布最新的预警期刊名单。

  与往年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相比,今年不再区分以往名单中标注的“高中低”预警风险等级。以往的预警期刊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各等级关注问题侧重不一,预警风险依次减弱。

  2.中风险预警旨在促进我国学术的国际和优化我国科研经费的使用:期刊作者群和读者群的国际化程度低,以及论文处理费不合理。

  据发布的消息显示,此次更新的2024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主要聚焦两类问题:一是科研生态良性发展的学术不端行为,例如引用和论文工厂;二是影响我国学术的国际化、出版经费有效使用的不当行为,例如中国作者占比畸高(结合APC费用、期刊学术声望等多个因素综合判断)。

  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消息,上述两类问题均为科研生态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因此,2024年度《国际期刊预警名单》不再区分以往名单中标注的“高中低”预警风险等级,而公布每本期刊的预警原因,这一变化既表现出情报中心对期刊预警名单评选管理的透明化,也方便科研人员具体评估未来选择和已发表。

  这是最具争议的一点,“中国作者占比畸高”成为被预警的理由未免有点过于牵强,很多网友表示近年来我国的研究和论文水平都在显著提高,因此,期刊占比高也可以理解。为此,回应是通过影响我国学术的国际化、出版经费有效使用的不当行为,例如中国作者占比畸高(结合APC费用、期刊学术声望等多个因素综合判断)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的。

  针对这一争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表示,关于《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的使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应该把多年累积期刊列表合并使用。曾经进入预警名单的期刊在经过整改并取得显著成效之后,会被移出下年度预警名单,不再是预警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强调,《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确定的原则是客观、审慎、。期刊分区表团队希望与科学共同体、科研管理部门、期刊及出版商等共同努力,夯实科学,打造气正风清的学术。

  针对以上争议,我们只能说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一直以来,《国际期刊预警名单》都被当成了论文的风向标,对广大科研学者意义重大,而进入预警名单的期刊就会被视为“红线”,基本不纳入选择范围。但是,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预警期刊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

  从2004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推出期刊分区表,通过科学计量学评估国际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该分区表的设计思旨在纠正当时国内科研界对不同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数值差异的忽视。据中国青年报此前报道,预警期刊的初衷与应对学术不端及“论文工厂”有关。在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与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STM)2022年发布的《论文工厂:COPE和STM的研究报告》中,“论文工厂”被定义为将成批生产的论文以科研人员名义给期刊并收取费用,或兜售署名权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为他们提供可轻松发表的论文。

  同时,科研人员也需特别注意:《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并非“终身污点”,此次公布预警原因也是对出版方的整改提醒。如果已在名单内的期刊在质量管理方面得到有效改善,将在下一年更新的预警名单中被移除,各位科研人员在时也可以考虑这一积极信号。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