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热点争鸣于布为教授:循证医学的误区

※发布时间:2018-1-2 12:37:1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循证医学于当日,似乎已不及当年那么风光了,但提倡循证医学者仍在大肆鼓噪,支持者也依然以美国医生不论老幼,对同一疾病都能给出同一答案,而中国医生,往往会给出四五个答案为理由,以此证明规范化培训之重要,循证医学之正确。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于布为教授谨将认知与大家分享。

  循证医学一直标榜其基于数据的正确性,但是其获取数据的过程,即所谓通过伦理审查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就真的符合伦理要求吗?就真的没有对患者造成吗?结论显然是否定的。

  当你使用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把患者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时,你已经用科研需要、随机化分组等的理由,把部分患者分入疗效不佳的组中。研究结果显示出的统计学差异越明显,那部分被分入疗效差组的患者受到的就越大,部分研究中甚至半数患者接受的都是疗效不佳的治疗。

  也许一种新药、新方法、新术式,在开始使用阶段还有那么一点理由去证明新疗法的有效性,但是在疗效已经明确的情况下,我们还有理由去重复开展研究吗?那些重复发表的研究结果,是否恰恰说明,他们的工作已经违反了伦理原则呢?关键是:谁给了临床医生这样的,在科学的下,了患者得到更好治疗的?

  我们每天都理所应当地认为,我们是在为更多患者争取更好疗效的时候,我们想过我们正在给患者造成吗?于布为教授认为,循证医学理论存在以下误差。

  投资者误差几乎所有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都由大药厂投资实施,他们怎么能保持科学研究的公平性和中立性呢?

  研究者误差即使是研究者主导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其实也很难避免研究者因为希望得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某种结果,而在研究设计、分组和实验实施的各个环节中,有意无意地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安排。

  荟萃分析的写作者误差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基于近乎相同的文献基础,由不同观点的写作者撰写的荟萃分析文章,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

  对经验近乎完全的否定在循证医学的理论体系中,专家经验被定义为最低一级的。那么请问,一个对指南了然于胸的刚刚毕业的年轻医生,是否要比虽然拥有丰富经验,但对指南的了解并不多的高年资医生更会看病呢?世界上是否有哪一家医院敢说,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的医生都是对指南倒背如流的年轻医生?所以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医院?

  对医学生的按照循证医学的模式,我们的医学生将认为,只要掌握了最新的指南,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那么,他们如何发展他们的观点?如何形成自己的经验体系?

  对学术流派的按照循证医学的逻辑,我们将看不到大师的涌现,看不到不同学术流派的争鸣,而只会看到一群由药厂培养出来的、按照一个腔调去讲话的庸医而已。

  最关键的是,循证医学否定了患者的个体差异,把医生的头脑变傻了,使得众多医生只会按指南看病,这难道不是现代版的按图索骥吗?

  循证医学到了应该、降低标准、重新定位自己的时候了。循证医学不过是一种方,其是否正确、是否适用于所有医学领域,还有待商榷。一篇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述评写道:循证医学的十年,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是疗效的显著进步?还是死亡率、并发症的大幅降低?都没有!只有医疗费用大幅增长了60%,远远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这难道不应该令我们去认真思考循证医学的未来吗?

  

关键词:循证医学杂志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