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花卉欣赏论文

※发布时间:2017-6-19 15:22:4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 1 摘要: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 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贵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 “花中之王”的美誉,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以 洛阳、菏泽牡丹最负盛名。并且在现代随着花卉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厚底蕴、艳 丽富贵的牡丹花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 关键词:牡丹文化、牡丹的欣赏、牡丹的观赏应用 Peony Appreciation Abstract:Peony grows westernQinling Dabamountain area onlyendemic Chinawoody rare flowers colourfulflower, elegant widevariety, known Fragrance,Flower King, longtime peopleregarding goodfortune, prosperity. Peony HezePeonys most prestigious. modernflower industry, peony has profound colorfuldevelopment more morepotential. Keywords:peony culture, peony appreciation 从植物史学看牡丹的观赏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 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 病的记载。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 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 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 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 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 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 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唐朝时,社会稳定, 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 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在唐代,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 分普遍。作为唐代东京的洛阳,从初唐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牡丹种植业都在不断 的发展,其规模不亚于西京长安。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 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其 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 《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其中包括择地、花性、浇灌、留蕾、 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方法,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成熟经验。 北宋时,洛阳牡丹的规模是空前的。当时洛阳人不单爱花,种花,更善于培育新 品种,牡丹“不接则不佳”,他们用嫁接方法固定芽变及优良品种,这就是北宋 时最突出的贡献。南宋时,牡丹的栽培中心由北方的洛阳、开封移向南方的天彭 (成都彭州市)、杭州等地。在这些栽培地,首先引种了北方较好的品种,并与 当地的少量品种进行了杂交(天然杂交),然后通过嫁接和播种的方法,从中选 出更多更好的适宜南方气候条件的生态型品种。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据《曹州 牡丹-附记七则》载:“右安门外草桥,其北土近泉居人以种花为业,冬则温火煊 之,十月中旬,牡丹进御矣”。1949 年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 发展,尤其在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 提高。洛阳、荷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在前人 的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使牡丹的栽培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同时,中国还出版 了一批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如刘淑敏等编著的《牡丹》,喻衡著的《牡丹花》, 魏泽圃等主编的《洛阳牡丹》等等。这些著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 了充实和发展,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新探索。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人民的珍爱。日本、 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新加坡、朝鲜、荷兰、、等 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 数量为最多。海外牡丹园艺品种,最初均来自中国。早在公元724-749 年,中国 牡丹传入日本,据说是由空海带去的。1330 年至1850 年间法国对引进的中 国牡丹进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1656 年,荷兰和东印度公司将中 国牡丹引入荷兰,1789 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从而使中国牡丹欧洲开来, 园艺品种达100 多个。美国于1820-1830 年,才从中国引进中国牡丹品种和野生 种,后来培育一种黑色花的牡丹品种。 牡丹形态特征观赏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 米之间; 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 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 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 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木,黄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 为三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顶生小 裂,叶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总叶柄长8~20 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 程式为:*K5CG2~5 :1:2~5,花径10~30 厘米;花的颜色有白、黄、 粉、红、紫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复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 化现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与品种、栽培条件、生长年限 等有关;正常花的雄蕊多数,结籽力强,种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严重的花, 结籽少而不实或不结籽,完全花雄蕊离生,心皮一般5 枚,少有8 枚,各有瓶状 子房一室,边缘胎座,多数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 粒,种籽类圆 形,成熟时为共,老时变成黑褐色,成熟种子直径0.6~0.9 厘米,千粒重约 400 克。观赏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 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2.2 地理分布 中国牡丹资源特别丰富,根据中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专组人员调查,中国 苏、浙、沪、冀、、京、津、黑、辽、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大体分野生种、半野生种及园艺栽培种几种类型。 牡丹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彭州、、临夏、铜陵县等。 通过中原花农冬季赴粤、闽、浙、深圳、海南进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 几个地区安家落户,使牡丹的栽植遍布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 2.3 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 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 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 25以 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 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 1-10 的低温处理 2-3 个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 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 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 牡丹的鉴赏3.1 牡丹的欣赏 牡丹色、姿、香、韵俱佳,花大色艳,花姿绰约,韵压群芳。栽培牡丹有牡 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等品系,通常分为墨紫色、白色、、粉色、红 色、紫色、雪青色、绿色等八大色系,按照花期又分为早花、中花、晚花类,依 花的结构分为单花、台阁两类,又有单瓣、重瓣、千叶之异。牡丹栽培和研究愈 来愈兴旺,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中国产有五百余种,着名品种有姚黄、魏紫、赵 蓝田玉、乌龙卧墨池、豆绿等等。清程先贞咏“春烟笼宝墨,入夜看来难。恐奏清平调,杨妃砚滴干”,足见此时已有色与暗夜无异的黑牡丹品种出现,而江苏 盐城便仓产的枯枝牡丹,竟然“奇在一放十二瓣,如果是闰年,就一定是十三瓣, 而且枝干枯黄„„一离开便仓,花即变种”。 3.2 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 园区面积约 6.3hm2,自 1983 年建成,至今共收集牡丹 630 多个品种, 6000 余株。该园区采取自然式设计手法,因地制宜,借势造园。园区保留 了原有的油松、侧柏作为基调树种,丛植或群植牡丹于疏林下,形成牡丹 盛花时节的苍翠背景,也很好地满足了牡丹喜阳不喜晒的生物学特性,并 了园区冬季景观的丰富性。园区结合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以牡丹题, 建有牡丹亭、“粉雪千堆”假山组石、牡丹仙子雕塑及烧瓷壁画、牡丹观 花阁“群芳阁”等景观,突出了牡丹园的主题文化和景观意境。景山养植 牡丹的历史可追朔到金中都时期。自一九九七年举办首届牡丹展以来,现 今景山公园种植牡丹二万余株,近五百个品种,盛花时节,姹紫嫣红,争 奇斗艳,与红墙古柏交相辉映,享誉京城。景山公园的牡丹节不仅包括牡 丹花卉展、牡丹文化展及科普互动活动,还有别具一格的夜赏牡丹景区及 牡丹文化演出,使人们 在饱览牡丹花盛景的同时,还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牡 丹文化。 景山公园牡丹的布置形式非常丰富,包括规则式、自然式、花台、花 带、丛植、群植,基本涵盖了牡丹配置的所有方法。规则式布置主要体现 在东门区的品种园,园内是规则式的花池,池内栽植名贵牡丹品种并配有 标识牌,景观比较整齐和统一,便于集中观赏、比较和研究,管理也方便。 自然式布置主要体现在山后寿皇亭周围,借助景山后山的缓坡地形,以寿 皇亭为主建筑,丛植各色牡丹于亭旁、石阶旁及松柏间,形成自然古朴的 牡丹观赏区。 花带式布置体现在前山主边,以主北侧列植的圆柏、侧 柏、雪松为背景,带状种植大量牡丹并适量点缀时令花卉,形成带状牡丹 花坛景观,便于游人行走过程中观赏牡丹。丛植和群植主要体现在后山广 场周边,该区柏木成林,草坪如茵,大量牡丹丛植或群植于柏木林下及林 缘处,既有苍松翠柏作为常绿背景,又有红墙、绿草作为底色,是观赏牡 丹的良好去处。 3.3 牡丹的植物文化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她是中国固 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 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 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 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 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 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这 就是“文化全息”现象。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 括哲学、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 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间的 “全息律”。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 年历 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 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载,隋炀帝 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 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 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 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 丘浚的《牡丹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元 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 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 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由于牡丹花花型优美,颜色绚丽、清雅, 因此是当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如余致贞、吴玉阳等。散见于历代种 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 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 数见不鲜。 3.2市花 牡丹是中国洛阳、菏泽、彭州、铜陵、市的市花。每年 11日-5 3.3典故 武则天与牡丹 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 以助她的酒兴。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紫罗兰在春 天盛开,玫瑰花在夏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 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 齐,是难以办到的。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都违时了,唯牡丹仍干 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 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 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表现了牡丹不畏、 英勇不屈的性格。 隋炀帝与牡丹 公元604 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 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据唐人的记载:“炀 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 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 杨贵妃与牡丹 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 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 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 植于家。”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 她的哥哥。 欧阳修与牡丹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 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 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欧 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 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蒲松龄与牡丹 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常大用, 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适以他事如曹,因假缙绅之 园居焉。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勾萌,以望其拆。„„并写下 了葛巾、玉版的故事。 与牡丹 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 年,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 到达陕北根据地延安,在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等去延安 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 ,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1950 在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的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才能担当 起重任。 结语如今牡丹的栽培已遍及祖国各地,它映示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 美好生活的和欣欣向荣的风貌。中国民俗文化内容相当广泛,其中, 吉祥文化、喜庆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由于牡丹的富贵吉祥的文化 象征意义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因此,除了一些重要的观赏游园活动外,牡 丹的绘画以及由牡丹组成的各种花纹图案,就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渗 透到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装饰、衣物服饰、生活用品、流 通货币、窗花剪纸等等。色彩鲜艳的牡丹花,热烈奔放,欣欣向荣,绣在 新人的被面上,在门窗、粮囤上,多么使人感到喜庆和欢乐!也由此反 映出牡丹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各族人民群众之中。 参考文献 邓国取.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1):45-51.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