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碑林国宝搬迁惊现新论:民营博物馆长抛“手术”与“无法”说

※发布时间:2019-2-18 3:53:4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碑林内藏的国宝《开成石经》已在原址伫立915年,亦是文物法中不可移动国家重点文物,后因碑林博物馆扩建而被列入搬迁项目,该消息立刻引发广泛争议,至今已持续一年多。有关专家不断发出反对搬迁之声,并详细分析、列举《开成石经》之所以不宜搬移之理由及科学依据。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主张搬移《开成石经》的相关理由却始以一种“闪烁其词”、“只言片语”、“心虚气短”、“喊完就跑”的面目出现,费力搜寻之下才好歹总结出主张搬迁的两个主要理由:一说是为更好的陈列效果、一说是为防震,除此之外便未见有公开系统阐述搬迁国宝之声音,有关方面表现出的只是一种“非干不可、只做不说”的劲头,这就让迁移《开成石经》之举更显诡异和扑朔迷离。

  终于,在近期《新华纵横》制作的一期视频节目中,有人清楚、完整地发表了一番“高论”,认为《开成石经》的搬移“是十分有必要”的。此次抛出搬移《开成石经》“手术说”的人叫周天游,现为西安一家民营博物馆馆长。其观点主要对之前“陈列效果与防震”的进一步阐释,并无实质新内容,因此很难说这就是主张迁移的第三个理由,最多只是前两个理由的“洗版”。

  如果硬要在其言论中找新东西,无非是该人士将迁移《开成石经》比作一次“手术”,同时喊出了“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的“名言”,但正因如此,“手术说”与“无法说”的横空出世也让主张搬移《开成石经》的理由更显露出一种无厘头的尴尬。

  周天游称:“《开成石经》经过科学的检测,它是存在许多问题,限于当时的技术和材料,这个没有解决它很多隐伤。它那里边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就开始要破损的迹象,所以通过移动对它做一次手术,这是十分必要的。手术做好了,不仅可以延长它寿命,而且可以把它放到一个更适合于、更适合于观赏的,有什么不好呢?”

  对于再一次搬动《开成石经》必然造成损害的观点,周天游称:“世界上没有一种文物是可以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的,我们文博的人责任就是在要延长它的寿命。我们现在移动它恰恰是要给它提供,而不是去。现在连我们这种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没有去很好地了解,轻易去下结论,而且这种结论和我们过去一个成语因噎废食太吻合了。”

  公开资料显示,周天游祖籍浙江省诸暨市,1962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67年大学毕业,1968年7月被分配到省龙江县华民中学,担任语文、历史、课教师。1972年5月调到西安市第七十三中学任教。曾公开发表创作歌曲十余首,其中《火车司机之歌》被选中并由专业演唱家在西安“红五月”演唱会上演唱。1978年9月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为研究生,攻读中国古代史(以秦汉史为方向)。1981年10月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年3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博士生导师,先后任历史系古籍整理教研室主任、历史系副主任、教授、西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和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1995年8月任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2006年后至今在西安一家民营博物馆担任馆长。

  在学术研究方面,周天游的代表性主要包括《八家后汉书辑注》、《后汉纪校注》、《汉官六种》、《秦汉史研究概要》、《古代复仇面面观》、《西京杂记》、《两汉复仇盛行的原因》、《探微知著,“活”现历史》、《二十世纪中国秦汉史研究》等。

  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周天游职业经历主要是十年中学教师、十来年大学教师和十年陕西博物馆馆长,主攻的学术研究是古籍整理等,既没有碑刻方面的研究基础,也没有在西安碑林的工作经历。

  <梦见洗头掉头发p>与之相较,当时反对搬移《开成石经》的四位专家公开的简历如下:远,1950年生,1979年入西安碑林博物馆工作。陈列研究部资深研究员。著有《西安碑林史》《碑林语石——西安碑林藏石研究》等重要著作。

  王其祎,1957年生,1994年调入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研究部资深研究员。曾主持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室工作十余年。着有《隋代墓志铭汇考》《西安碑林博物馆藏碑刻总目提要》、《西安碑林全集》(副主编)等重要著作。

  陈根远,1965年生。1992年调入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研究部研究员。曾应邀赴安徽博物院(2016)、西安博物院(2016)、省博物馆(2015)、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系统鉴定馆藏碑帖。著有《开成石经》(副主编)、《中国碑帖鉴别》等专著十余种。

  杨兵,1969年生。1993年毕业进入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研究部副研究员。陕西省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专家库专家。出版有《孔庙内外——杨兵书法·诗文作品集》《无声之乐——中国书法欣赏》(合)、《中国古代书法作品选萃——柳公权》等。有论文二十余篇发表于《考古与文物》、《文博》、《碑林集刊》等专业刊物。

  中国人凡事都讲究名正言顺,技术、学术上的论证则讲究个长期积累,虽然任何人都有权就该事件表达,但两相比较之下,周天游主张对《开成石经》搬移的声音最多也不过是一种个人看法,而难以成为权威、科学的理由与依据。

  即便非要将这样的个人看法当回事细看,其中也不乏。比如“通过移动对它做一次手术,这是十分必要的。手术做好了,不仅可以延长它寿命,而且可以把它放到一个更适合于、更适合于观赏的,有什么不好呢?”这段话,如何得知目前就完全具备做这样“手术”的技术与经验?怎么就能“手术”能做好且做了“手术”就能延长寿命?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现实常理:对于上了年龄的人即使有病医生也往往不做手术,因为下不了手术台的事例是经常的,而对于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假如出现“下不了手术台”情况谁来担责?其实谁担责都是小事关键是那不可逆之后果给文化遗产造成的是无法弥补。

  至于说将“世界上没有一种文物是可以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的”这样的话应用到《开成石经》搬迁问题上,首先这是抬杠与废话,其次,难道因为事物无法就可以轻易让其承担有可能早早的风险?

  对于碑林扩建中《开成石经》搬迁与否的问题,其实国家文物局已经给出了非常清楚、具体的,有读完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应该都可以看懂,现将相关报道摘录如下。

  “8月2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一行二人到西安碑林博物馆调研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进展情况。座谈会上,西安碑林博物馆汇报了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宋新潮对碑林改扩建工程作出具体:

  改扩建工程是为了更好地解读碑林,不能简单理解为扩大馆区,方案设计要优先满足功能需求,要考虑与碑林院落整体衔接;要准确定位博物馆与城市的关系,把握新建馆区与碑林的主次,以碑林为主,弱化新建馆区建筑形制,突出碑林文化地标,将新建馆区作为碑林的补充和完善;展陈设计要围绕文字、碑刻、石刻艺术及墓志等展开,挖掘、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运用立体展陈方式弥补碑林原有展陈的不足;西安碑林博物馆应组织专家充分论证设计方案,达成一见,尽快业务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

  考虑到“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我们再将该具体中与《开成石经》有关部分拆开解读一遍。

  在把握新建馆区与碑林的主次问题上,中称:要“以碑林为主,弱化新建馆区建筑形制,突出碑林文化地标,将新建馆区作为碑林的补充和完善”,《开成石经》作为国宝级的碑林镇馆之物,它在哪儿,哪儿就是“主”,如果扩建中将其搬移到新建馆区,那还是“以碑林为主,弱化新建馆区建筑形制,将新建馆区作为碑林的补充和完善”吗?相信稍有逻辑概念的人都明白,如果那样,就是不折不扣的主次了。

  但面对如此清楚的,在《新华纵横》制作的视频节目中,受访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王明升仍然这样讲道:“我们现在要做几套将来陈列方案,请了九家设计公司做了四十套方案,现在还没确定下来,原计划看在九月底能做好不。我们要论证完,我们要报国家局,国家局要组织专家论证,这是大事,不是随便谁说就搬不搬的问题”。

  

关键词:展陈设计论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