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SCI论文是谁写的?

※发布时间:2018-2-10 18:28: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沉浸在古老封建中国最后的时光,撰写着一篇论文。然而他不知道,这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SCI文章。尽管他并不是中国人。

  经考证,Drake对于早期的中国矿产研究或确有贡献。、地质学家王宠佑曾提到:“......是以每于暑假期内,从外国Drake氏赴矿山看矿,研究地质,长途跋涉.....”。学者陈胜昆亦指出:“美国德雷克......对于中国的地质矿产十分注意,并曾首次计算全国的煤储量。”。

  徐寿(1818—1884)的《考证律吕说》一文于《格致汇编》1878年第7卷上,这既是中国科学家在综合性科学技术期刊上发表的较早的论文之一,也由《格致汇编》的主编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译为英文在Nature发表,而同时成为中国科学家在Nature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律吕”是我国古代乐律学的统称,是研究律制构成与应用的科学,律管研究更是律学研究中的难题,《格致汇编》发表徐寿《考证律吕说》这一重要论文,报道了徐寿研究律管管口校正的最新,他用实验向著名的物理学家丁铎尔(John Tyndall,1820-1893)《声学》(徐建寅、傅兰雅译,1874年由上海江南制造局刊行)一书提出了质疑,该书(第214页)说:有底管、无底管发出声音的吹奏振动数,在一定时间内,皆与管之长度成正比。这也就是说,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任何八度音阶必是吹奏震动数的两倍,因此开口管必须准确地截去一半才发出高八度音。而这一点徐寿通过实验证明恰恰是不正确的,“惟声出于实体者正半相应,故将其全体半之,而其声仍与全体相应也。

  至于空积所出之声,则正半不应,故将同径之管半之,其声不与全体相应,而成九与四之比例”。徐寿用9英寸长的铜管进行实验,发现将管长截去一半,并不能得到与原管相差八度的音,但如果在截掉半音寸,就能得到准确度的高八度音。实验表明,两支相差八度音的开口管的长度比例不是2:1而是9:4。

  当然,那时的《Nature》可没今天这么牛,该文由傅兰雅用英文,以《声学在中国》为题发表于1881年3月英国著名《自然》(Nature)。该刊编者高度赞扬了中国人徐寿“非常出奇”的实验。

  晚清末期,只有中国数学家戴煦(1805-1860)的《求表捷法》,经传教士艾约瑟(Edkins,1823-1905)译成英文,并在伦敦刊行,学者对戴煦所做的工作相当赞赏,他在数学上的重要地位。这篇《考证律吕说》可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我国科学家在外国上发表的最早的也是唯一的科学论文,开创了中外学术交流新的一页。

  实际上,SCI体系于上世纪70年代才得以构建,后由有趣的商业企业——汤姆森透公司掌控,发展过程充满随机、变数与经济利益。这些先人们的工作能成为中国SCI的开山之作,也实属。不管怎样,他们还是与这些文章一起,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萌发与国际显示度的开端。虽然,后来中国科学的曲折,以及SCI的种种怪状,他们可能不曾想象。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Science、TIME等,也可通过平台自定义菜单“订购”即可订购。

  生物易构旗下平台Science科学前沿(是一家聚焦产业前沿的科研学术,生物易构—更人性的试剂耗材采购平台,我们提供海量的试剂耗材和技术服务供各位选购,欢迎订阅我们。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