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文章内容

关于国民经济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5 19:56:41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国民经济动员链是动员任务的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的渠道与途径。下面是中教数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摘 要] P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核心标准,P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建立绿色P核算体系,以绿色P为主导,不仅仅是对性开发的,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之下,从根本上将以粗放型、传统型为主的发展模式,为集约型、生态型、低能耗的循环发展模式,在创新“集群经济、循环经济、知识经济”基础上,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将为经济发展展示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坦途。

  [作者简介] 楼小亮,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辽宁 大连116000)

  要了解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总量,主要看这个国家的P(国内生产总值)。P主要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收入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汇总数。另外一种是支出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的支出汇总数。收支两个数,是相等的。P能较准确地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总量,较准确地表达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水平,但它不统计污染生态,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而绿色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与代价,包括生活的变化。

  绿色P,实质上应该代表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无论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精确的还是粗略的,只有尽快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相应的资源代价之间建立起某种对比关系,才能为、企业与的发展、生产与消费提供有益参考。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套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社会性研究应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遭到越来越严重的,人类已不同程度尝到资源短缺、恶化的苦果。为克服国内生产总值(P)的缺陷,人们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相协调,从传统的单纯追求数量增加的发展模式向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代人福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绿色P的创新意义就是它所反映出来的是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此,1992年联合国与发展大会进行了一次极其深刻的反思,指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惟一可选择的道就是走可持续发展之。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和社会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其他系统的变化。绿色P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是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体系重新调整,人民既需要经济的增长,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更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身就包含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三个方面的内涵。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就必须实现这三者的平衡。同时,的参与,直接表现了社会主义的发育程度,也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素质的高低水平。参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增长与的平衡杠杆。

  2002年4月,世界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会议在阿尔巴尼亚召开,会上我国牛文元教授用“绿色P”的理论来解释可持续发展,把它化解为五个指标:1、单位P的排污量;2、单位P的能耗量;3、单位P的水耗量;4、单位P投入教育的比例;5、人均创造P的数值,创造越高,说明社会越发展。这五个指标被与会的100多个国家接受并作为大会宣言发表。这五个量化的指标,让我们对挂在口头上多年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有了真正的理解,使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了实实在在的探索性标准。

  1.认识观念不够全面深刻。目前在绿色P核算的思想观念方面,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和专家对绿色P核算的必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绿色P核算的相关范畴理解不深,还是停留在以“P数据论英雄”的观念上、经济发展比例上,对于这些数据和发展速度所付出的和生态代价则充耳不闻。

  2.绿色核算技术体系还不够先进完善。绿色P核算将自然资源和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建立资源与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拓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功能。但是,当前实行绿色P核算存在许多重大技术难题。例如,自然资产的产权界定及市场定价较为困难;成本的计量较难处理;对一些复杂问题,国际上也还没有成熟的做法可以借鉴,因此,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绿色P核算从理论实践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找到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绿色P核算方法与体系。可以说,技术与方法的不先进是绿色P核算从理论实践面临的最大挑战。

  3.绿色核算的制度建设基本空白。绿色P从概念的提出到现今,已有一段时间,之所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除了绿色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复杂性之外,另一个挑战,就是绿色P核算的相关法规制度还基本空白,这主要包括:法规的不完善;统计法规的不完善;评价标准的不完善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的消耗之大已引起的密切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我国的P占全球的4%,但却消耗了全球55%的水泥,36%的钢铁,30%的煤炭,25%的铝。在广州召开的“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与社会的平衡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呼吁各级推行绿色P,摒弃盲目追求“政绩”的做法,尽早形成并推行“自然――人――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财富》全球论坛上表示,中国目前P每年8%的增长奇迹,是以大量资源和更快速的损耗为代价的,严重着我们这一代人能否安然度过。他认为,中国的问题不是专业问题,而是一个问题,并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是整个社会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扭曲发展观。

  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成本有多大呢?目前世界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核算体系,没有一个数据使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污染和生态的情况。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由于没有将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核算出来的一些数据有时会很,因为污染和生态也能增加P。中国在二十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样的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不说与资源,即使从社会学角度看,P也不能反映社会差距,不能反映社会分配不公,不能反映国民生活的真实质量。总之,P统计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缺陷,长期以来被人们所,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修正。

  有数据统计,中国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数倍以上;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而劳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造成中国现时危机有多种原因,而其根源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扭曲发展观,即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各种、社会和问题。甚至很多人认为,中国可以模仿发达国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然而现实是,如果文明不跟进、社会发展不协调,不落实,经济发展将会受到更大制约,而中国人口资源结构比发达国家紧张得多,我们那一点点经济根本无法抵挡可能提前到来的生态、社会和交织在一起的危机。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余谋昌指出,目前国内不少地方走的仍是灰色发展道。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的模式主导着各地经济的发展。传统工业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过程是:原料――产品――废料。在这种模式中,仅有3%-4%的原料为产品,其余96%左右被当成废物排放到自然界。按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P若增加4倍,废物排放量将增加32-40倍,整个国内的资源和都将不堪重负。

  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环保总局作了广泛的调研,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五大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1.全面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着手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制订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2.大力加强引导和市场推进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继续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积极创建生态省、国家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绿色村镇和绿色社区。

  3.有效地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以开发经济体系生态链接技术为关键,开发和建立包括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4.绿色消费。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的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各级要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逐步制订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

  5.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在经济核算体系中,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效益的评价方法,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

  1.绿色P有利于科学和全面地评价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对污染和生态的准确计量,我们就能知道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发展成就,我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从而可以使我们客观和冷静地看待所取得的成就,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2.绿色P有利于促进参与。绿色P是一套公开的指标,通过发布绿色P,可以更好地的知情权。同时,通过绿色P,能直接判断一个地区状况的变化,对工作进行监督,并积极参与事业。

  3.绿色P有利于促进转变职能。的重要职能是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绿色P作为关系到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公共信息,必将促进更加关注本地的宏观发展战略,使从热衷于具体项目管理转向做好发展规划和创造更好的发展上来。绿色P也可以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新的评价标准。对各级干部进行绩效考核,是为了促使各级更加重视经济与的协调发展。

  多年来,国内许多专家致力于绿色P核算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学术界围绕绿色P还有许多争论。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尝试绿色P,但还没有一套的绿色P核算体系。从观念上来说,绿色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因为,如果实施绿色P,人们心中的发展内涵与衡量标准就要改变,扣除了损失成本,当然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大大下降。实施绿色P,也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放在一起综合考评,会因此形成诸多阻力。但任何观念的转变都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这是一项,是使公平与效率双赢的创新,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

  绿色P的启动实施,虽然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但没有这样的指标体系,我们就无法衡量我们的真实发展水平,我们就无法用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就无法实现整个社会的综合统筹与平衡发展。因此,无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应当立即开始进行探索,立即开始从具体项目到局部地区进行不断的实验,逐步建设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P,为全世界的绿色P核算体系的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绿色P,将支撑、衡量和评价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绿色P为主导,不仅是对性开发的,更将为经济发展展示了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坦途。

  中国现在正面对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间内,中国正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前进。科学发展观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从资源、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国现在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完善核算体系,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加快体制创新,强化企业管理,引导合理消费,提高国民素质。的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不可能持续。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和绿色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已势在必行。我们相信,绿色核算体系的建立将对我国国民财富的积累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的“三赢”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3]胡鞍钢.中国21世纪[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