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文章内容

本网专访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付宏渊

※发布时间:2016-6-30 15:13:4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付宏渊 图 赵伟/摄

      新华网长沙5月20日电(赵伟 贺梅芳)他,是3万余师生的“掌舵人”;他,是长沙理工大学党委,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交通、公、管理方面的学术专家;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数十载,在湖南这片热土挥洒青春,挥洒汗水。他,大刀阔斧,锐意创新,在教育创新、培养人才等方面,大胆尝试,并提出:科研要允许失败,教育决不能失败,高等教育,必须要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大学应该成为社会风尚的“净化器”等教育思想。

      清新的空气,浓浓的教学氛围。5月15日,新华网记者走进长沙理工大学,育创新、人才培养、“伯乐”发掘等问题,专访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付宏渊。

      新华网:习同志指出,创新的事业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育实践来看,您是如何理解的?

      付宏渊:习总对人才培养的系列讲话,真正是高屋建瓴,学校都进行了组织学习。科技创新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高等学校必须担负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一是文化的引领,二是科技创新的引领。 从文化来说,高等教育作为高地、文化的高地,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不能成为社会风尚的“鼓风机”,而应该成为社会风尚的“净化器”。如果大学文化风尚只,一味迎合社会,培养的人才就会缺乏应有的担当。大学最伟大的力量是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当社会风气失范时大吼一声的勇气,更要有培养高素质人才去引领社会风尚的。

      从科技创新来讲,第一,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必须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又具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如何才能培养创新人才呢?首先,社会要给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这是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社会基础。比如,现在社会对大学的关注,对大学的管理都过于强调学生不出事。诚然,安全是第一位的,但当所有的关注点都基于此,导致大学就只有按部就班,连基本的动手都不敢放手让学生做,必须有的实习几乎都变成了参观,有些学校为了不出事,甚至连体育课都不敢上了,这样如何培养出人才?所以,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教育新常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牢固将培育创新人才的、思维、意识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去。

      第二,大学要深化培育创新人才的教育教学。一是尊重学生主体创新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扩大学生专业、课程等选择权。二是推行一系列教育教学。三是努力将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优势。四是将创新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比如,学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培植创业创新文化,实施创业促进计划,以创业带动人才成长与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三,要发挥办学优势,构建有特色、高水平的实践创新训练体系。一是依托行业建设实践创新。我校现有校外实习239家,其中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25家,实习绝大部分设在交通、电力、水利和轻工行业。2012年度,我校还被教育部批准为“十二五”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实施学校。二是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在相关学院建立了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现在已有20多家学生企业入驻。三是建立“分层次、阶梯式”的四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即知识学习平台、能力提升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创业实训平台。四是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2014年我校共组织校内学科竞赛35场,参加学生达11842人次,如物电杯电子科技竞赛、汽机学院方程式赛车制作比赛,为学生科研创新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创新人才培养在我校成效明显。近五年,我校学生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励240项,省级励676项。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39篇,获发明专利48项。在201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获得国家一等7项,连续3届名列全省前三;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我校代表队成绩全国排名第3。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