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对进行知识、意识、观念和自觉的教育。高校学生作为的一部分,教育当然不能例外。具体开展教育工作时可以结合高校学生特点,立足内涵及其现实性的解析,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以践行总体国家观为统领,以影响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加强观念。
2018年4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重点工作包括:构建完善教育内容体系。小学生应了解基本常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中学生应掌握基础知识,增强意识;大学生应接受系统化学习训练,增强的责任感和能力。[1]《意见》提出了对大中小学学生进行教育的明确要求以及学习的重点等,是新时代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群体教育的重要举措。笔者结合《意见》的相关内容,重点谈谈在高校领域开展教育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工作非常复杂,涵盖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社会。何谓合格?合格的标准如何把握?在《中华人民国高等教育法》已有明确。其中的第四条: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第五条: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这两条告诉我们高等教育的任务和培养人才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特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发展变革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换言之,、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变革往往直接地反映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任务艰巨繁重。如此背景下,引导高校学生进一步认清形势,培养国家安危意识,增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它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德育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热爱祖国,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线,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具有、奉献社会的感和责任感。这是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而这些教育内容的大前提是基于这个客观实在的,没有其他的均无从谈起。因此,德育教育的核心应围绕教育展开。习总指出:“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安居乐业,是头等大事。”[3]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国法》(以下简称《法》),其中第十四条:每年4月15日为全家安全教育日。国家以法律形式设立全家安全教育日有利于提高和社会的法律意识。《法》以“总体观”作为指导思想,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观的制度,将的内涵扩展到、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突出强调了不仅仅是专门机关的任务,而是所有、社会组织和的义务和职责。通过全家安全教育日的一系列活动,可以让和社会有效地了解《法》提出的各项要求,从而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大家的能力。
教育,是对进行知识、意识、观念和自觉的教育。高校学生作为的一部分,教育当然不能例外。具体开展教育工作时,可以结合高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是指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和不受内外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是明确具体的,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不仅关乎国家的兴亡,而且还关乎每个的切身利益;好,既能国家利益,也能个体利益,而一旦受损,我们就有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以往发生过一些人因故意或危害的事件,后果严重、性质恶劣,这些教训实在深刻,我们要引以为戒。高校加强教育可以让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责任和一种素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仅关乎国家利益,而且关系每个的切身利益。尤其是高校学生承担着继往开来,推动中国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大学生如何实践总体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
当前,我国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总体观。在总体观中,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高校学生也不例外。习总强调,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女人痣面相图人民,真正夯实的群众基础。这里面包括了两层含义:,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需要发挥每个的力量。,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一个普通的高校学生,主要就是底线意识和责任意识,边界,承担起义务。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阐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内涵及外延等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自觉的感和自觉性。随着网络空间日渐渗入人类生产生活,网络安全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有组织的行为,变成一种深层次的、难以预料的社会行为。通过网络的,可以直接影响现实生活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同时,更为复杂的是通过改变网络的承载信息,可以直接对网络受众的思想实现改变,从而对人类的文化和文明传承进行性的影响,其危害的领域已经难以从技术上进行根除了,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和系统性的应对措施。近年来,从伊朗“震网”、俄格冲突网络战、乌克兰电网遭大规模阻瘫以及美军对IS的网络,网络空间在实战中所展现出的巨大作用逐渐,而这只是网络空间对于现代战争影响作用的冰山一角,其性的军事效应预示着网络作战已成为未来重要作战样式的发展趋势。[4]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时代防范网络行为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表现在难以控制的信息跨国流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意识形态意义和人文特征。在不平衡的信息流动中,信息输出国更容易将本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标准通过越境信息流动传递给其他国家。这并不是文化交融这么简单,美国要维持其世界领导地位,除经济和军事力量外,必须借助于文化输出,影响他人效仿美国人的行为,认同美国的价值观和。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的。
教育中培养学生确立观必不可少,以此正确认识《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性质。《法》是一部基本法、综、一般法和专门法,它与我国已经制定的《中华人民国》《中华人民国反国家法》《中华人民国反间谍法》等法律一起构成了我国方面的法律体系,体现了法律化的总体立法思。要明确《法》的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法》以习总新观为指导,以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变化需要,以完善体制和机制,解决工作突出问题为任务,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体现了高度的性、政策性和顶层设计,突出了依法统领的“国安”思,明确了党领导下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领导体制,贯穿了思想和思。正确理解和贯彻《法》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7月1日,全国常委会通过的《法》,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每年4月15日为全家安全教育日。截至目前,教育日已举办三次,一些知名高校均举办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活动。例如:2017年4月12日至15日,大学部、保密办、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举办了系列教育活动。部在学生区、教学区、家属区等同时开展活动,现场播放《普法公益广告》,“保密警示”,普及《中华人民国反法》等。同时,利用微信和电子屏推出“”系列宣传片,播放《微信陷阱》《反间防谍人人有责》等微电影,并开设“当前国际格局与安全形势”课程,多所高校的600余名学生参加了该课程。
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可以结合各学校、学院的实际以及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教学内容,使广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教育。例如:针对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主要在“思想理论课”等基础性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教育内容;高年级学生主要以课外专题等方式开展教育。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与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法律法规”等。
新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开展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大力支持教师开发具备声、色、光、画多种表现手段的微课、慕课,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途径输送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教师也可以借助电子邮件、网络社区讨论、校园论坛等交流方式开展知识解答和思想交流,通过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作者:毛欣娟,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侦查与反恐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