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是本市电视报出刊的日子,我下班时都顺道在固定的摊点买一份。接到3月17日的新,发现变厚了(报价未变),翻开来阅读,12生肖排序我惊讶地看到三篇学校教师撰写的教育文章,每篇约两三百字,旁边的报眼特别提示―――教育论文。
论文”,似乎还不够格。首先,两三百字,就一个教育观点浮光掠影地扯几句,几乎没有实质性内容,并不具有可读性,更不用说指导性,这样的“教育论文”发表出来,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其次,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为这些“教育论文”把关的居然教育人士,他们在教育论文面前有发言权和审批能力吗?那三篇文章纯属“炒馊饭”,但它却堂皇地变成了铅字。
无从得知该报刊发“教育论文”的真正动机,但从其他一些同类现象中能够洞察一二。这几年,很多十分看好教育的潜在经济效益,纷纷改变自己的定位,单列教育栏目,刊发各类教育文章。这种现象本无可厚非,但这些栏目里的文章大多以刊发“教育论文”为主,而且都是一些内容过时、不堪的文章,有些甚至是从其他教育报刊上盗抄而来的。这些上经常出现的征稿启事多少出了他们开栏的不良动机:本报(刊、网)欢迎广大教师投寄教育论文,在本报(刊、网)上发表的论文在职称评审中有效……。一位记者朋友告诉我,为了让他们上刊发的“教育论文”具备评审效力,特地攻“关”,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认可;在他们那儿刊文,作者要按字交钱(而不是给作者付稿费),1字1元,500元封顶。可以自己交论文,也可由代为撰写论文;将这列为采编人员的广告任务,从中提成……。面向需要论文的教师卖版面已是某些创收的“公开秘密”。
职称评审中的论文要求成为创收的机会,这恐怕是有关部门始料不及的。连电视报都开始刊发所谓的“教育论文”时,教师职称评审部门真该反思把教育论文定为职称评审必要条件的合了。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将教育论文列为教师职称评审的参考条件,不影响参评资格;同时,把课题研究列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提倡多人合作,但必须从最初报送选题开始接受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审查和督察,有阶段性即可参评职称,杜绝任何急功近利、闭门造车、空谈理论的教育“创造”,让教师脚踏实地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让学生从中得益。
电视报刊登教育论文是教育的不幸,也是的不幸,请教育主管部门和主管部门都来问一问、管一管,不要再让这样的“黑色幽默”继续上演。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