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科技论文> 文章内容

宇:把食用菌科技论文写在三晋大地上

※发布时间:2019-2-18 3:50: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把食用菌先进生产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三晋大地上,帮助企业与菇农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想方设法帮他们发家致富,是山西农业大学80后副教授宇的心愿和科研目标。

  山西农业之长在于特,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优势和层面的扶持,使得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迎来难得机遇。在浙江、福建生活与工作多年的宇副教授,深知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对于推用菌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2013年以来他积极联系广灵、高平、临县等市县开展反季节香菇生产示范工作,他以山西特色食用菌标准化生产难题为科研导向,3年来,与龙头企业合作,在品种筛选、种性保持、菌棒标准化生产工艺、灭菌工艺、养菌棚与转色棚设计、定向出菇工艺、企业与农户合作模式、乡土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攻关,分别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参与人完成“高寒地区夏季花菇高效栽培技术”和“‘三位一体’香菇周年化高效生产技术”2项科研,建立了高效香菇反季节标准化生产模式,彻底改变了山西省香菇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照搬福建、河南、山东等食用菌大省导致的香菇生产混乱、比较效益低的局面,使山西省的香菇出厂价从原来的平均3元/斤,提高至5.5元/斤。

  其中,广灵县累计反季节生产香菇菌棒600万棒,实现销售收入5500万元,净利润1400万元,累计利用木屑、棉籽壳、麸皮等农业废弃物9000吨,直接带动农户200多户,辐射带动700余人就业。高平市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量高达1200万棒/年,跃居全国香菇生产领导企业之一。临县全县已培育形成千山、丰林、众鑫等专业化香菇菌棒生产企业,产业建设达45家,涉及12个乡镇39个村,香菇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1400多人,间接带动3000多人就业,生产种植规模达到1000万棒,被吕梁市确定为“食用菌产业县”,业已成长为我国夏季香菇生产的重要县之一。

  与此同时,农村出身的宇深知依托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实现脱贫致富,除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外,还需解决食用菌产业的覆盖面、带动性的问题,根本上还要做好“人才培养”的文章,还必须培养出更多的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的新型职业蘑菇人。目前,山西省的行业内技术员多来自河南、山东、福建等地,各食用菌主产区的“乡土专家”很少,真正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极度匮乏。

  2012年入职以来,他放弃了休息日及节假日,与其他食用菌专家一起扎根农村,奔赴到山西省老区和贫困县广灵、浑源、和顺、昔阳、临县、岚县、汾西、陵川、稷山等地,积极开展食用菌科技扶贫与人才培养工作。

  5年来,他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00多次,培训各类食用菌人才2000多人次,培养了一大批产业亟需的地方人才,通过他们的技术指导、言传身教,极大地提高当地食用菌产业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此外,除实地培训外,为了便于及时沟通、提供技术服务和解决实际问题,他依据菇农的实际需求建立山西蘑菇人、山西香菇、山西双孢菇、山西食用菌市场等各类QQ和微信交流群,方便大家技术交流和西野花梨信息发布,他还利用菇农朋友在栽培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和有效管理办法。目前,他的手机号已成为了各地菇农心中重要的免费技术咨询电话。

  在科技扶贫和科技服务的同时,宇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近5年承担国家、省级和市级项目7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山西省食用菌地方标准9项,鉴定科技6项,审(认)定食用菌新品种2个。

  宇,男,汉族,1980年生,博士,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山西省微生物学会食用菌协会理事、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荣获“2012年福建农林大学超大研金”、“2013年度山西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2016年度山西农业大学‘晋农新秀’”。

  宇师从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被誉为“山西省现代食用菌产业奠基人”的常明昌教授。2003年以来,一直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栽培工艺优化和食用菌技术服务工作。他始终走农科教、产学研和科技扶贫相结合的道,特别是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发出“落实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工作”以后,他积极响应,成为了一名“三区” 科技人员。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