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治论文> 文章内容

四十年前难忘事——纪念郑成功收复三百二十周年活动追忆

※发布时间:2022-9-27 0:36:36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中国进入新时代,依然徘徊在祖国统一的大门外。1982年2月1日,是郑成功收复三百二十周年的纪念日,6月23日,又是他逝世三百二十周年。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举行隆重纪念活动,激发为实现祖国统一的神圣大业而奋斗的,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1981年6月间,福建省委决定于1982年2月在厦门召开纪念郑成功收复三百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并在这一年里陆续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在厦门建立郑成功雕像,整理充实厦门和南安的郑成功纪念馆并重新,整修南安水头镇的郑成功墓,举办郑成功研究学术,出版有关郑成功的图书、史料和研究著作等。

  巨型花岗岩石雕刻的郑成功雕像,要求建立在厦门的海边。1981年6月起,专业人员考察了鹭江两岸的虎头山、燕尾山等11个地点,最后定址在鼓浪屿东南角的覆鼎岩。8月,福建省委第一项南亲自出马,邀请女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室副主任时宜教授设计创作。10月,属龙的属相婚配表时宜到福建找到后调入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的李维祀、孙钖麟,福建省博物馆的王继权、曹恒等雕塑家协助,开始紧张的工作。重新整理充实的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新建的南安石井镇郑成功纪念馆新馆,整修一新的南安水头镇的郑成功墓园,则如期在1982年2月1日重新。1982年3月12日,国务院公布郑成功墓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学术组织委员会由福建省社联副主任、福建省历史学会会长、厦门大学副校长傅家麟(即傅衣凌)教授任主任委员,厦门市委副洪文广、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林子东任副主任委员。会议地点定在厦门大学。傅先生受命后,立即发动全省史学界积极投入,撰写学术论文,编辑史料和研究著作,为召开一场规模宏大的学术做准备。厦门大学历史系、研究所、南洋研究所和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老师,省社会科学研究所、省方志办、省博物馆和厦门、泉州、漳州的文史工作者,都热烈响应。1981年12月,陈碧笙教授的《先王实录校注》,率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傅先生在1981年11月间写信给南开大学郑克晟教授,邀请他的父亲郑天挺先生参加郑成功研究学术。郑老是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任西南联大总务长,大学、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史学会团执行。他1920年9月在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就接受厦门大学的聘书,1921年参与厦门大学筹建与教学,兼任图书部主任,是厦门大学早年的杰出校友。郑老时年82岁,得知这一消息,欣然同意,提交一篇论文,并约时在南开大学访学的日本教授寺田隆信联袂同行。不料,郑天挺先生于12月20日逝世,未能实现重返厦大的宿愿。

  1982年2月1日,福建省纪念郑成功收复三百二十周年委员会在福州正式成立,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协伍洪祥任纪念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副省长、省社联主任张格心,福建省常委会副主任、省民革主委傅柏翠,福建省社联副主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傅家麟为副主任委员。纪念委员会委员共46人,其中有厦门大学党委兼校长曾鸣、研究所所长陈碧笙、全国台胞联谊会副会长兼福建省台联会长朱天顺等。

  2月20日,在厦门影剧院召开“福建省纪念郑成功收复三百二十周年大会”。到会近2000人,我和厦门大学历史系、研究所及台籍师生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老照片收藏家紫日先生向我提供了从未公开发表过的这次大会的场景和大会发言及会后活动的珍贵照片,令人倍感亲切。

  大会由纪念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格心主持,纪念委员会主任委员伍洪祥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郑成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郑成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他不畏,侵略,收复,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将同人民一道,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光荣任务而奋斗。

  南安县石井乡旅港余新河讲线日,郑成功雕像在鼓浪屿覆鼎岩举行奠基仪式。参加“福建省纪念郑成功收复三百二十周年大会”的省市领导及群众代表500多人出席,厦门市市长吴星峰主持奠基仪式,厦门市委陆自奋发表重要讲话。

  郑成功雕像决定采用“泉州白”花岗岩雕凿嵌接而成,1982年4月完成设计,并用石膏打磨制作4尊雕塑样本。5月雕像创作组带着雕像小样和覆鼎岩照片到,全国美协、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丰,全国文联处、美协副华君武,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雕塑专家王临乙、曾竹韶、王合内、傅天仇等听取汇报,并提出。又到福州、厦门、南安等地公开展示,征求人士意见。

  此时,有关郑成功的图书、史料等的出版稳步推出,为郑成功研究学术做了充足的前期准备。1982年2月,厦门郑成功纪念馆校阮旻锡《海上闻见录》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3月,厦门大学郑成功历史调查研究组编《郑成功收复史料选编》(增订本)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4月,厦门大学历史系以原编《郑成功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为基础,重编为《郑成功研究论文选》,1982年6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4月,组成郑成功研究学术学术组,由孔立、陈在正、邓孔昭选编《郑成功研究论文选》,6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5月,张洽、何丙仲编《风流千载忆延平:咏怀郑成功诗词选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7月,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编《郑成功史料选编》,由福建省郑成功研究学术组织委员会铅印成册。

  7月26日至8月1日,在厦门大学召开福建省郑成术,来自国内各地以及日本、美国的学者共一百二十多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收到论文五十余篇。国内提交的论文有:郑天挺《关于郑成功》,许大龄《民族英雄郑成功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而斗争》,王钟翰《清对郑氏关系之始末》,施联朱《郑成功收复及其对高山族的政策》,郭松义、何龄修《郑成功和施琅》,吴奇衍、黄武《略述郑氏在的屯垦》,刘伯涵《郑成功与东林复社的关系》,郑克晟《关于〈外纪〉的作者江日升》,王铎全《关于郑成功和施琅的评价》,秦宝琦《郑成功创立天地会说质疑》,陶诚《论郑成功在收复中的军事才能》,许良国《关于郑氏兴亡之我见》,张小林《试论郑经建设》,徐扬杰《历史地评价郑克塽率台归清问题》等14篇。

  厦门大学提交的论文有:傅衣凌《关于郑成功研究的若干问题》,叶国庆《〈明季遂志录〉与〈郑成功传〉——两种〈郑成功传〉的作者及其史观》,陈碧笙《关于郑成功收复的几个问题》《郑芝龙的一生》,韩振华《再论郑成功与海外贸易的关系》,陈国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的伟大贡献》《高山族支持郑成功收复》,孔立、陈在正、邓孔昭《郑成功评价的方问题》,孔立、《李自成·多尔袞·郑成功——历史的合力之一例》,陈在正《评1647至1654年清郑之间和战的得失——兼与历史学者商榷》《1654至1661年清郑之间的和战关系及其得失——兼与历史学者商榷》,吕荣芳、叶文程《郑成功在厦门的军政建设》,杨国桢《与大小租契约关系的比较研究》,林仁川《试论著名海商郑氏的兴衰》,林其泉、郑以灵《郑成功经济思想试探》,邓孔昭《清对郑氏集团的招降政策及其影响》,施伟青《有关郑成功抗清的几个问题》《有关施琅的几个问题》,颜章炮《论归清对海峡两岸社会经济的影响》,陈动《郑氏时期农民的田赋负担》,杨锦麟《论郑成功与南明室的关系》等21篇。

  福建省内学者提交的论文有:朱维干《郑成功光复的壮烈事迹》,林祥瑞《论郑成功的爱国主义思想》,林庆元《郑成功复台后土地的开发及其历史意义》,翁国珍《陈永华对早期文教事业发展的贡献》,黄志中《试论郑成功的经济思想及其实践》《论施琅的历史功绩》,邓华祥《略论郑成功为建立和巩固厦门根据地的斗争》,唐晓《郑成功治军试探》,杨彦杰《1650至1662年郑成功海外贸易的贸易额和利润额估算》《郑成功兵额与军粮问题》,陈泗东《郑成功焚青衣处地点无误说》,黄天柱、廖渊泉、蔡长溪《试评郑经的功过》,郑景堂、陈焕章《试论郑成功的练兵治军和用人》,张洽、潘文贵《论郑成功的抗清及其与复台的关系》,《郑成功父子三次进军长泰初探》等15篇。

  参加的美国、日本学者有寺田隆信等7人,提交论文的有美国学者卫思韩(John. E. Wills. Jr)《从外国来看郑成功——西文资料与世界历史观法》,日本学者滨岛敦俊《试论明末东南诸省的抗、欠租与铺仓》等2篇。

  开幕式后,与会学者在厦门大学专家楼前合影留念。除论文作者外,参加会议的还有:省社科所副所长林子东等,《历史研究》的诸葛计,福建人民出版社李瑞良,厦大教授庄为玑、蒋炳钊、林金枝、许宏业等人。开幕式后,郑成功研究学术留影。

  我受傅先生委托,负责接待日本寺田隆授,北海道大学滨岛敦俊教授和南开大学郑克晟教授,和他们一起参加在厦大招待所二楼会议室举行的分组讨论。

  我向大会提交论文《与大小租契约关系的比较研究》并在会上发言,参会的诸葛计先生面索拙文交给《历史研究》编辑部,后在《历史研究》1983年第4期发表。

  会后,孔立写了《郑成功研究学术述评》,发表在《历史研究》1982年第6期。孔动伟、章平写了《福建省郑成功研究学术综述》,发表在《厦门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我写了《关于郑成功时代若干经济问题的讨论》,发表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3期。

  孔立评述说:提交大会讨论的论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评价、史实考订等方面,研究了郑成功收复、开发、郑清关系、抗清活动、军政建设、军事才能、经济活动和经济思想、文化教育,郑氏与南明、天地会、东林复社的关系,以及对郑成功、郑芝龙、郑经、郑克塽、陈永华、施琅等人的评价问题。从广度来说,比以往有较大的扩展,在深度方面也有更大的进步”。其中还提到“有些论文在研究方法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例如有的作者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把郑成功与同时代的几个杰出人物作比较,把和的大小租契约关系作比较,把郑氏时期的田赋同荷兰时期、清朝时期作比较,从而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有的青年作者对郑氏的军粮、海上贸易额和利润额、田赋等进行估算,用量化的材料说明问题,有的青年作者探讨了郑成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构成,试图说明历史人物的个人特点对历史进程产生的作用”,又说,“思想比较活跃,敢于针对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反映了史学研究日益繁荣”。

  本次会议论文由会议学术组于1982年10月编成《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续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和《郑成功研究论丛》(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7月出版)。傅衣凌先生为《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续集)》写了序言,原稿由孔立先生保存,承蒙他的厚爱,转交我珍藏。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三百六十周年。祖国统一大业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势不可挡。站在厦大海边,遥望覆鼎岩上的巍巍郑成功雕像,心潮起伏。谨以此文纪念这个永远令人铭记的日子,怀念为研究郑成功作出杰出贡献的史学界前辈与同仁同道。借鉴历史,服务当今,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为金瓯无缺作出努力。傅衣凌作序手迹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