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管理论文> 文章内容

对于“目标设置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6-17 12:13:5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目标设置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爱德温·洛克(Edwin Loche)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目标能把人的需要为动机,形的内驱力,指向行为,使人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那么,目标设置理论如何应用,才能使学校管理达到最优化呢?

  1.明确作用,全员重视。在学校管理中,要让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明确目标设置的重要性。明确的目标就是一种动力,要帮助全体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目标设置,合理地、科学地、规范地设置目标,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内驱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2.目标匹配,适应需要。对于各级各类人员,在制定目标时,要关注明确的近期可达到的目标。学校部门设置的目标,同样也要具体、明确、适宜难度、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因为具体的目标提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适宜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便可达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物所干扰,这样就能使教师从目标反馈信息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要认识到这类目标能够使教师做出目标承诺,使他们的内驱力不断强化,完成任务的努力度不断维持。当然,不同的人员,不同的部门,目标设置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但设置所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所以在设置过程中有些方面是可以借鉴的。

  3.全员参与,激发效能。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参与目标设置比被分配目标更能获得高的工作绩效。在学校管理中,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目标的设置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在所属部门、所属组织中的目标定位,自己的目标在部门和组织目标体系中的地位,才能明白自己的目标的实现对组织目标、部门目标的最终实现所起的作用。积极参与目标的设置能增强员工的效能感。通过参与目标设置,使员工在的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情绪反应等方面得到历练,强化效能感的提高,使员工在面对困难目标时,能充分相信自己,勇于挑战,从而实现的价值。

  4.适时调整,获得满意。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会获得满意感,拥有成就感。一个目标的实现,往往会激发另一个目标的确定,甚至是更高、更难目标的确定。学校的各级各类目标既要服从于学校总的发展目标,又要服务于学校总的发展目标以及每一个子目标的实现。有时,子目标的实现无法触动层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及时调整子目标的目标体系以适应为实现层目标服务的要求。例如,处所制定的质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目标、教研组的工作目标、课堂管理的目标等层目标的实现。其中,每一个环节实现的效果,都会影响质量目标的实现。对于教师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要确立不同的目标体系。当学生、班级、教师达到了初期制定的目标时,就必须及时地进行策略上的调整,增加一些难度,从而激发全体的潜能,增强效能感,进而推动学校总目标的实现。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