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当前有的地市级综合年鉴条目编写存在要素不全、缺乏年度特色、主次不分、报喜不报忧、主题杂糅、图文不符等问题急需解决。这就要求必须正确把握条目内容具体、周全、题文相符、文风朴实、语言精准等编写要领。同时要注重地市级综合年鉴条目的创新,在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做到“三贴近”“三点”等要求,力争与时俱进,永葆年鉴的生命活力。
地方综合年鉴条目是记载年度客观事实的资料主题,是对主题信息资料或知识的记述,也是年鉴内容的基本表述形式,如果说篇目是“骨架”,那么条目就是“血肉”。条目编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方综合年鉴的整体质量。然而,在具体条目编写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倾向性的问题亟待克服,这就要求必须正确把握年鉴条目的编写要领,并不断创新,保持年鉴旺盛的生命力。
综合年鉴的条目一般由标题、正文、作者署名组成。通常要具备四个条件:年度性,记述和收集的主要事实和事件是本年度的;价值性,所选的信息和资料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性,一事一条,成篇,题外不写;完整性,应具备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单位)、原因、结果。但经作者认真翻阅、学习和比较,发现有的地方综合年鉴条目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
(一)条目要素不齐全。条目是年鉴基本的组成单元和主要的表现形式。要素齐全,内容完备,这是基本条目的基本要求。在工具书中,都是单个、的检索主体。条目的要素包括事主、时间、地点、事情经过、原因和结果。不同类型的基本条目,要求也不一样。一般“记事条目”要按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为什么、结果如何进行记述;地方、部门、行业、单位的“概况”条目,一般要求按四个要素,即基本情况、年度完成的主要指标、年度发展特点、存在问题进行记述;人物条目一般要求按所在单位、职务职称、籍贯、出生年月、民族(只注明少数民族) 、性别(只注明女性) 、主要学历、主要经历、主要业绩、主要荣誉称号、主要社会兼职等要素列写。这些内容要素尽可能求全,以确保条目内容完整,信息周全。从条目编写实践看,条目要素不全是一大通病,具体表现为:记事条目缺少关键要素,造成事情眉目不清;概况条目主要指标数据不全,有意回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等。特别是有些单位提供的年鉴均是根据单位的工作总结来改写的,没有完全按照年鉴条目体例的要求去写。如某部市综合年鉴中的【政策研究工作】是这样写的:“一是政策为先,抓好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创新突破,做好课题研究……。三是服务大局,搞好中心参与……。”【机关自身建设】是这样写的:“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组工干部的素质……。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机关效能和执行力……。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提升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形象……。四是加强关心服务,提部群众满意度……。”这两个条目均带有明显的工作总结痕迹。而且缺乏时间、地点、事件等记事性条目的基本要素。某市年鉴(物价管理)【概况】是这样记述的:“市物价局以创新为统领,以稳定物价、惠民生为主线,按照‘六个注意’‘三项突破’的工作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精心组织调控、稳步推进、着力强化监管、切实转变作风,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个【概况】条目,只说明了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成效、统计数字或具体变化都没有,要素明显不全。还有些人习编纂志书的方式来编纂年鉴,用编、章、节、目的方式来设置条目,将条目当做志书的一段或一节,而没有从年鉴工具书的体例去考虑。这样也容易导致条目的六大基本要素不全,给读者的阅读带来困难。
(二)条目内容不实不全。条目本身应当有新信息,并且实事求是。编写时既要抓住条目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正面信息,又要实事求是编写负面信息,既报喜又报忧。但现在年鉴编写的通病是只报喜不报忧,大量使用“成绩显著”“又创佳绩”“发展迅速”“××工作”“××情况”“××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等,年鉴条目中唱赞歌的多,反映工作失误和重大事故的条目少,年鉴的镜鉴功能无从发挥。“鉴者,镜也”。年鉴中“鉴”的本意就是“镜子”,故年鉴的内容不仅要记成绩,还要将作为教训或引以为戒的事情记录下来,使后人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如果只报喜不报忧,年鉴为现实服务的功能就要大打折扣。如某市某年发生了全国的银行银库被盗的大案,但整个事件在当年的年鉴中没有任何记述,让人无从查询,更无法为以后修志提供吸取教训的教材。
(三)条目重点与一般主次不分。年鉴条目应当区分重点和一般。重点条目主要指反映重大事件、重要成就、重点领域、重要机构、重要人物的条目。“要选择具有现实价值、指导价值、存史价值的大事、要事、新事。”选材时应当深、细一些,一般条目的选材应当浅、粗一些。如果不加区别地平均使用力量,所有条目都只提供资料线索,年鉴反映现实的功能必然会大打折扣。同样,如所有条目的记述都一样深入,提供的资料都特别详尽,年鉴的篇幅就会无限膨胀,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将条目选题区分为重点和一般,对重点条目的选材有所侧重和深入,既能使年鉴有效控制篇幅,又能充分兼顾其可读性和实用性。但有些地方综合年鉴的条目无主次之分,未突出本地的大事要事,而是均匀着墨,各项工作面面俱到,统设条目,唯恐漏掉成绩。这样的结果恰恰冲淡了主题,淡化了重点。使主要工作无法凸显出来。如有的年鉴将各部门的“学习教育”“自身建设”“干部队伍管理”“其他工作”都设为条目,看似非常全面,实际上却无法反映一个地方的全貌。让读者有大海捞针的感觉。
(四)条目缺乏年度特点。“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性文献。”而概况类条目是对行业或部门一年来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的归纳总结。一般应包括当年的基本数据,与上一年的对比,当年的主要特点等。但有些地方综合年鉴的概况类条目缺少基础数据和年度特点的归纳。如某市辖区年鉴“城市建设”篇目的所有分目只有基本数据,没有年度特点归纳,更没有纵向比较。某市年鉴(城市园林绿化)【概况】是这样写的:“截至2010年底,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1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31%、增长0.56%,绿地率36.68%,增长0.15%。”可以看出,这个【概况】条目基本数据是有了,也基本反映了2010年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情况。但缺乏对当年城市园林绿化特点的分析和归纳。严格来说,也是要素不齐全的。因为,即使是常规性、连续性的工作,每年的特点也不一样,面对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撰写年鉴概况类条目要善于归纳该行业当年的特点,并记录当年该行业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年鉴为现实服务的功能。
(五)条目冗长多个主题杂糅。作为资料性工具书的年鉴,条目是读者查检的主要手段。条目标题要简短、精炼、醒目,既不能冗长无度,也不能随意简化,更不能将多个主题并列为一个条目。但是有的年鉴中,发现不少标题烦赘,冗长无度,动辄二三十个字,甚至长达四五十个字,读者查阅费力,难以分清什么是最重要的信息,对长标题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还有的将多个主题并列为一个条目,极不方便于读者查检,也不符合年鉴条目一事一条的体例要求。“条目具有性、排他性、年度性。”如:【对口帮扶和支援工作】【志鉴编纂】【废弃的煤矿地开发和耕地】等,对于多个主题并列的条目,地市级综合年鉴编纂者在收到供稿单位时,将其拆分为的条目。年鉴是一事一条,内容单一,只讲一个事实(事件),不分主要事实与次要事实,也不讲意义与周围气氛,要严格按照一事一条的原则设立。
(六)条目不新颖图文不符。年鉴标题要合乎逻辑,含义明确,用词精准、新颖,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经得起推敲,避免引起歧义。有的年鉴条目从标题到内容显得枯燥、呆板,缺乏生动性和鲜活性,给人一种的感觉,不能产生感染力和吸引力。最明显的是领导人物的条目,基本上是组织部门提供的简历,非常枯燥乏味。而条目配图是工具书常用的表现形式和编排手法,条目配图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对条目释文起到有力的补充,而且可以起到其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有些年鉴图文脱节现象严重,忘记了“表随义立,图随文走”的基本原则。有的年鉴将内文插图当作填补版面的工具,那个篇目版面空了,随便找幅图片一放填满就行。根本不考虑这幅图是否适合放在这个。还有的年鉴内文配图的图片说明没有时间、地点、事因等基本要素。这样的内文插图基本上没有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资料价值。条目配图一定要和条目内容相符,成为条目释文的有机整体。另外,条目配图中的图片是的个体,也应有检索的价值。如果仅仅把内文图片当做填补空缺或活跃版面的工具,就失去了条目配图的本意。
中指组2012年7月13日出台《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试行)》:“年鉴条目分为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等类型。条目编写应做到:选题选材注重有效性、完整性和新颖、准确、系统;综合性条目反映年度内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单一性条目一事一条,基本要素齐全;信息含量大,避免空洞无物和简单重复;述而不论,寓观点于记述之中;标题中心词突出,题文相符;条目排列有序。”在编写条目时,应正确把握以下几点:
(一)条目内容要素应具体、周全。记述每一个事件都应把时间、地点、性质、起因、过程、结局等交代清楚。各种名称写具体,一般不用简称、代称。如“市”不能写成“我市”“本市”“该市”。人物一般均应写清姓名,不能用“许多人”“广大干部职工”“有的人”等笼统概念。事情发生的时间写清年、月、日。不用“最近”“前不久”等笼统提法。有些事件,如记交通事故、火灾、火险等,要写清准确的方位和范围,人物或单位的行为活动,事情的主要经过和结果等。特别是事情的关节处要尽量交代清楚,并作出具体的量化说明。如:条目标题为【酒厂20万吨生产能力扩建】,其投资额、建设规模、工程周期、生产能力等,均应一一介绍清楚,记述明确。
(二)条目标题应准确、题文相符。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条目标题是条目的“眼睛”。标题的好坏直接反映年鉴编写者的能力和水平。条目标题设立的原则:一是应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目的。即从读者的愿望出发,尽量选收读者普遍关注、查检率相对较高的题材。即设立条目应从部门或单位的主要职能出发,不是本部门或本单位职能的事不要单条。因为读者关注的肯定是其主要职能的事物。二是应将关键词和中心词前置,以方便读者查检。如尽量用“××会议召开”“××规划编制”“××标准制定”等。而不用“召开××会议”“编制××规划”“制定××标准”等。这样设立条目标题主要是考虑读者查检的习惯。因为一般读者查检条目都是从关键词或中心词入手查检的。三是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读者通过条目标题就能知道条目释文的大概或主要内容。四是条目标题应简洁明了,符合语言规范,尽量不用口号式语言。五是标题应题文相符。标题的基本、基本事实和正文一致,上下如一,浑然一体。同时,要上下对应,字量适中,不以偏盖全,也不以全盖偏。六是年鉴标题应制成一行,不能制成两行或三行、四行,这是由年鉴条目单一性内容所决定的。同时,还要注意涉法、涉外等问题。
(三)条目的文风应朴实,语言要精准。选词力求简洁、质朴、准确,措辞平正。写条目时开门见山,不用导语和不必要的结语,直陈其事,用事实说话。在叙述中避免拖泥带水、冗长博杂。用最简短、最洗练的文字,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尽量做到言简意赅。条目编写应采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尽量少用或不用文言文和地方土语。对事物不加议论和论述,寓观点于记述之中。做到文字清新,修辞得当,文笔流畅。语法正确,标点准确。尽量不用在总结报告中常用的官话、套话。即使用在导语和结束语段落中,也要全部删掉。总之,应采用简洁的文字、较短的篇幅,来容载大量的信息,求得言简意赅,文约事丰的效果。
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呈现新特点,形成新常态。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常态,归根到底是地方志事业迈向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状态,以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解放思想、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推进依志治鉴为保障。年鉴编纂同样面临发展新常态。提高地市级综合年鉴编纂质量和出版时效性,增强信息量和实用性,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年鉴工作新常态的具体体现。《周易.系辞下》中讲到:“变则通,通则久”。要实现年鉴的实用性,就必须进行创新,提速增效。因此,地市级综合年鉴编纂要适应新常态,不断做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编辑创新、机制创新”。除使条目设置更加合理准确、条目标题更加精炼新颖外,还应力树地方综合年鉴的品牌,突出地方和年度特色,为读者提供多方位、多视角的年鉴信息服务。
(一)动态性条目应常编常新。方志专家武星斗说过:“年鉴不是工具书,二是资料性文献。”动态性的年度条目最能体现年鉴常编常新的特点。方志学者孔关龙认为:“唯有与时俱进,常编常新,才能永葆中国年鉴的生命力,中国年鉴才有可能可持续发展的道。”年鉴要做到常编常新,除要全面更新概况类条目和专题性条目的释文内容之外,最主要的是设立全新的年度动态性条目。而新颖性是年鉴内容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也是条目选题选材的第一要求。条目选题应当善于捕捉年度新生事物及其他新的重要信息,包括新业绩、新发展、新、新典型、新经验、新举措、新困难和新问题,加以整理形成具有年度特色的资料主题,大部分条目选题得以更新,从而实现年鉴主体内容资料的全面“换血”。一般来说,一部年鉴中动态性条目占整部年鉴条目的50%以上,这部年鉴的年度性才会非常明显。许多年鉴年度性不突出,就是因为年动态性条目太少。特别是那些编纂了几十年的年鉴更是如此。所以,在撰写和设立年鉴条目时,要善于捕捉年度内发生的大事、要事、新事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多设立一些能反映地方或行业内大事的全新条目,确保年鉴常编常新。为此,地市级综合年鉴作者在撰稿过程中就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本单位年度内的大事、新事,将其单独设立为条目。同时,也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收集本地区当年发生的大事要事,在约稿时对年鉴撰稿人提出当年需设立的动态性年度条目要求。
(二)内容选择“三贴近”。年鉴是现实性资料工具书,认清年鉴的现实性,千方百计增强年鉴的现实性,对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地市级综合年鉴条目内容选择时应“三贴近”。即尽可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为公开出版物,年鉴的读者具有社会广泛性,在反映领导机关、领导干部重大决策和举措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和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及其实际感受;在大量收录存查价值较高的权威性资料的同时,要有选择地收录一些读者喜闻乐见的便览性、实用性资料。如《年鉴》(2013年卷)在附录中收录了当年的公务员招录、特岗教师招聘、高校录取等人们较为关心的焦点问题。新增了卷外拾遗类目。其中的调研与思考、市风采等专栏选登一些在省市政务系统或主要上刊载的关于市的重点、热点、亮点的文章和十大流行语等,增强了年鉴的社会性和可读性。
(三)概况类条目应突出综合归纳。概况类条目属于综合性条目,在年鉴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大都设在分目中各专题条目之前,全面系统地反映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的基本情况,是对各个专题条目的概括和提要,为各类读者(含领导和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在编写概况条目时,其内容应全面反映某项事业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反映行业或事业的综合情况,要有整体性和概括性;其结构要相对稳定,所选的指标应尽量保持连续性。既要反映本行业(或事业)的基本内容,又要体现各地的具体情况和特色。同时,应注重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和利弊,进行科学预测。通过纵横比较找出规律,并分析其原因,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真正起到“鉴”的作用。如建筑业的概况,既要记述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又要阐明其兴盛的原因,让读者清楚地看到该行业的发展脉络。分析并不需要长篇大论,而是以翔实的资料和数据,向读者展示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读者更准确地掌握该行业的总体情况和发展特点。
(四)编写条目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是年鉴与发展的唯一出。”撰写条目要努力出新意于常规素材之中,不仅条目题材处理要有新意,而且条目标题拟定要有新意,既要概括条目的主要内容,又要凸现了条目的主题。拟好条目标题,不仅可以画龙点睛,而且令人耳目一新。在编写条目时,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多项创新措施,如在县(市、区)概况部分,可按照“强市弱县”的办法压缩内容,提高特色条目的内涵,增强年鉴的时代特征;应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平衡性的原则,对地市级综合年鉴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应与时俱进,善于对新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而又高质量的整合、提炼,寻找,并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重点、热点和亮点,使其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进而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当然,“年鉴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才能保持其长久的生命活力。”
(五)条目编写应掌握“三点”。即:把握重点。任何类型的品牌年鉴都必须把握好方向,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站在历史的高度,凸现真正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内容。如2013年和2014年的《年鉴》中增设“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栏目,清晰明了地凸现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2015年,《年鉴》中新增“城市社区”条目,站在全市的高度,对城市社区建设进行系统、全面地宣传,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指导意义。抓住热点。年鉴是年复一年地记录史实的“信息库”。紧紧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谋篇,记录新思、新局面、新突破、新举措,是年鉴的当然责任。基于此,2005年起,《年鉴》在吃透市情的基础上,重点刊登了调整农业结构的“千矿万亩工程”条目,以及创建学习型城市、企业改制等热点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凸现亮点,注重年鉴的实用性,年鉴应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改善阅读空间,提升品牌年鉴功能。但品牌年鉴必须适应实用,并不是简单地吸引读者的问题,它所蕴涵的实质应当是年鉴整体运行机制的变革。具体地说,那种因循守旧、来什么稿就发什么稿、有什么就编什么的运作模式必须变革,对来稿必须拧干水分、去掉浮躁,以适应市场规律和读者需求。如根据市委、市近几年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的举措及取得的重大成绩,2015年《年鉴》特设“城市名片”栏目,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反映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情况。在一定的目标读者中逐渐形成了《年鉴》的品牌特色。
综上所述,条目是年鉴的载体,条目编写直接关系到和决定着年鉴的成败。首先要自觉克服要素不全、缺乏年度特色、杂糅、图文脱节等弊端,做到“忌空泛议论,忌宣传色彩,忌穿鞋带帽,忌含糊不清,忌华而不实,忌乱用简称。”这就要求编者必须正确地熟练地掌握年鉴条目的写作精义,同时要做到不断开拓进取,常编常新,真正使年鉴条目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推背图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