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他高考落榜后,烧过砖窑、打过杂工、当过农民,但无论做什么,变换的只是的方式,而他内心对于文学的追求,却始终不渝……
“我在过得还好,生意也不错,谢谢你的关心。”6月11日,在京城开鞋店的武穴人毛银鹏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显得特别高兴,就像不久前他回乡时与记者短暂一晤时那样。
1963年,毛银鹏出生在武穴市石镇一个穷困的农家。在上小学时,有一天,当老师朗读《一捆教科书》中的“英勇献身”的情节时,他忽然感到喉头哽塞了,其细腻的情感被故事所触动,从此对文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好。上中学时,他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和讲评。
1981年,毛银鹏高考落榜。在城区工作的舅舅先后把他安排到砖瓦厂烧砖,到碎石厂、五金厂做杂工。
他利用所有空闲时间读书,每月35元的工资都被他用来买书看。在做临时工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写了大量的日记,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生活素材。
1984年,毛银鹏回乡当了农民。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正在窗前看书时,突然两声炸雷,一道闪电撕开灰暗的天幕,只见门前一棵大树上滚过一团炫目的火团向他扑来,他眼前一黑,脑袋发胀,人顿时失去知觉,昏了过去。等他醒来时已是6天后。劫后余生,毛银鹏感生命的可贵,他决心加快编织他的文学梦。
他开始没日没夜地投入创作,不断地写稿和,他已记不清自己投出去多少稿子,又收到多少退稿信。但无数的退稿没有击溃他的文学梦,反而激起了他顽强的斗志。
毛银鹏的作品开始发表的同时,爱情也对他露出了微笑。当时,一位在供销社工作的女青年小婷对他的文学才华倾慕不已,两人因彼此的爱好而暗中相恋了,并开始频繁地书信往来。毛银鹏一时沉浸在爱情的甜蜜当中。
但好景不长,因毛银鹏家庭贫困,两人的恋情不久了小婷父母的极力反对。在巨大的压力下,小婷向毛银鹏提出分手。痛苦不堪的毛银鹏将自己关在了家里,半个月里都没有出过门。那时,他下决心不仅一定要成为作家,还要赚钱改变贫困现状。
1986年,毛银鹏到一家理发店当学徒,半个月后,他自己开起了理发店。白天他给小孩和民工理发,晚上就在这里看书写稿。一些编辑老师被他的所,来信鼓励他“多读书、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为了提高文学素养,毛银鹏还参加了文学函授班。
1995年年底,毛银鹏在武穴开鞋店,生意颇为红火,但却招来了一些同行的忌妒,结果他的鞋店遭到了一帮小混混的打砸。毛银鹏不得不远走他乡。
困顿的生活没有他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97年,他开始构思和创作小说《故人西辞》。店里没有书桌,他就蹲着在膝盖上搁一个木板,以此当桌,专心创作。他仿佛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了小说的世界里。写完初稿,他就躲在店里那半人高的阁楼里,就着昏黄的灯光,边看边流泪。那段日子里,他先后创作小说、诗歌和散文10万余字。
2000年,他带着妻子来到,在前门租了一个摊位卖鞋。进京做生意对他只是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想实现自己的文学梦。当时,毛银鹏一家四口租住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没有条件写作,他就随身带着笔记本记录素材,把稿纸带到鞋摊,趁生意的空当写文章。他还经常到的一些文学期刊编辑部向编辑老师当面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10月的一天,《文学》的一位编辑给毛银鹏打来电话:“准备刊发小说《故人西辞》。”次年2月,《文学》将该小说重点推出,并配发2000字评论:“小说里的人物都是生活原型,内容大都来自于生活。其创作风格与文学大师汪曾祺的颇为相似。”作品发表后,在文坛引起了不小的冲击波。不久,该作品获文学二等。老作家林斤澜对这篇小说极为欣赏,称其“有笔记小说的韵味”。
今年2月3日,毛银鹏的《故人西辞》再次征服评委,在老舍先生诞辰106周年之际,获第三届老舍文学。据湖北省作协人士介绍,这是湖北人首次获得老舍文学。
在《故人西辞》之后,毛银鹏还有《活着的师友》、《去老地方相会》、《拾梦》等作品的创作计划。这些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摹,更是他对自身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