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SCI论文在中国变味!揭秘SCI“期刊数据库”

※发布时间:2017-9-21 19:06:3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作者:许琦敏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论文所发期刊的“影响因子”,的确对评价一个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实力有一定指标作用。但任何指标都有可钻,而指标一旦被“神化”,就会有钻的人。提到S

  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论文所发期刊的“影响因子”,的确对评价一个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实力有一定指标作用。但任何指标都有可钻,而指标一旦被“神化”,就会有钻的人。

  最近,有“SCI之父”之称的尤金·加菲尔德博士来到中国。在与数百名中国科教界专家、文献计量学专家和年轻学子对话时,面对“SCI在中国变味了?”“SCI论文究竟水平有多高?”等等疑问,他说:SCI是一个国际标准数据库,很多国家都用它来评估科研人员的工作成绩;但为了更准确地评价科学家、期刊、科研机构的学术水平,SCI也在不断改进。

  早在1955年,尤金·加菲尔德博士想到一个点子:做引文索引的工具。1961年,他自己成立公司,创办出版了SCI(科学引文索引)。SCI其实是一个数据库,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通过它检索出一篇论文被哪些其他论文引用过,被引用得越多的论文,一般来说就越重要。加菲尔德博士强调,这样,SCI就能帮助科学家在某个学科范围中,对过去的重要文献作检索和回顾,弄清楚自己目前的工作有没有、有哪些创新。

  目前中国科学界比较推崇的“影响因子”,是加菲尔德1972年提出、在国际上被通用于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它的算法很简单:将一本刊物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比如某期刊2006、2007年总表了100篇论文,2008年这些论文一共被引用了500次,那么这个期刊在2008年的影响因子就是5。

  “SCI在中国变味了!”这是许多中国科学家的抱怨。学校讲科研成绩要报出“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个人报科研言必称“论文所发表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多少多少”,甚至用这些数字来衡量科学家的价值。于是冒出了某教授一年发100多篇SCI论文的“佳绩”;出现了科研工作实际并不出色,但论文累计影响因子颇高的怪事。

  推荐:

  

关键词:sci文学论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