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消息(中国新闻):眷村是一道特殊的人文风景,眷村文化也成为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因,从早期的眷村文学,到近来以《宝岛一村》为代表的戏剧影视作品;从文学艺术作品,到社会民间活动,“眷村文化热”在有愈演愈烈之势。今天的“眷村故事”,就让我们一同来解读,独特的眷村文化现象。
上世纪80年代,眷村开始面临拆除改建,许多眷村第二代出生的文艺界人士,抱持着“辞乡”的心情开始从事“眷村文学”创作,由此引发了第一次“眷村文化热潮”。尤其是朱天心在1991年写出了《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朱天心也因此被称为“眷村文学第一人”。
在这一次的“眷村文化热潮”中,与眷村作家同为眷村第二代的电影人,在作品中也抒发了相似的情怀。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事件》、侯孝贤导演的《童年往事》等作品,都从不同的侧面传达出眷村第二代对于眷村彷徨又依恋的复杂情感。
“外省人”协会前执行长 眷村文化研究者 黄洛斐:第一波的眷村热,在整个文学作品跟电影作品,其实有非常深刻的一个… 展现的其实是一个比较精英,比较文学、或是电影的作品。
进入新世纪,眷村在已走过一甲子的岁月,全面改建即将完成,加之2008年政坛政党轮替,重新执政… 种种原因使得开始出现第二次“眷村文化热潮”,眷村题材的文艺作品,也由早期的精英文化转入大众文化的领域。著名电视制作人王伟忠先后以《宝岛一村》和《光阴的故事》两部热门大戏,再次让观众回味眷村生活的人情味。他与赖声川联手打造的舞台剧《宝岛一村》,不仅成为剧场界的文化奇迹,更将“眷村”热带到,让人们在笑泪交织中感受眷村的传奇故事。
其实,除了文艺作品,的民间同样有一股“眷村文化”的热潮,除了县市举办的“眷村文化节”,各地的文化协会也在以丰富多元的形式,推广眷村文化。
记者 邹蕖:春节将近,新北市的眷村文化协会23号在三重一村特别举办了一场以眷村为主题的迎春园游会,附近有许多居民一早便聚集在这里,写春联、剪纸花,感受浓浓的眷村年味。
新北市眷村文化协会理事长 新北市三重一村自治会会长 王继新:三重一村举办眷村迎春写春联的活动,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我们希望能将眷村的文化,跟在地文化相融合在一起,我们就借着办眷村迎春园游会,让大家在这块土地上,都能够快乐地在一起。
琳琅满目的眷村图书、脍炙人口的眷村菜… 眷村文化热在注定还将继续延烧,山柳村的寡妇文化学者也不断地从这些现象中,以不同角度,解读眷村文化。
桃园县桃籽园文化协会创办人 桃园县“眷村故事馆”馆长 颜毓莹:我觉得(眷村文化)是一个非血缘的,但是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族群文化。
台“眷村文化园区”遴选委员 眷村文化研究者 陈朝兴:(眷村)是20世纪后半页,整个城市发展历史中非常重要的空间,也是在整个不同的族群文化的一种对话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文化式的场域。
其实,眷村文化在又岂止是一股文化热潮,它早已散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一甲子的岁月,让眷村在社会成为一幅心灵版图,并意外地成为文化软实力的亮点;新的时代,眷村文化中承载的两岸情,让它更具有深入的力量,在更大范围内的华人文化领域,发挥不凡的影响力。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