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中小学生科创造假同样要严打

※发布时间:2020-8-10 13:31:5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7月15日电(记者周凯、柯高阳)7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发题为《小学生研究癌症获?中小学生科创造假同样要严打》的评论。

  近期,一篇小学生研究癌症的论文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网友们不禁感叹,“三等都这么厉害,那一等得长啥样?”有网友梳理发现,近几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可谓“高精尖”,其中有不少涉及基因、抗癌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科研项目。

  如,重庆两名中学生的论文《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甲状腺髓样癌性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均获得该大赛一等,近期又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

  前篇论文写道“实验方法是取8周龄的雄性129野生型小鼠40只,干预持续12周。利用高脂膳食小鼠建立动物模型,检测DHM干预后对肝脏脂代谢、肝纤维化发生的影响。”后篇论文结论更是直言:“本比率策略为降钙素的灵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也为甲状腺髓样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思还可以扩展至其他免疫检测及适体分析等领域。”

  中学生真的能写出如此前沿、专业的科研论文?重庆某医科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看后对记者说,论文中提到的研究方法都是医学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才会学到,涉及这些领域要达到硕士甚至博士专业水平才行,中学生医学知识不多且课业繁重,“写出这样的论文一万个不可能。”有网友发现,其中一篇论文与重庆某医科大学某硕士毕业论文几乎雷同,而这篇硕士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正是该中学生的指导老师。正如云南获小学生父母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一样,这篇论文的真实性同样备受质疑。

  当然,这些获论文的相关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但对中小学生科技创新造假的担忧必须引起重视。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展各类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比赛,对于激发孩子科学兴趣、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大有裨益,但若出现明显造假行为,其危害不仅是对孩子本身的揠苗助长,把孩子带歪,更重要的是对我国科技发展基础的。

  众所周知,科研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厚积薄发。试想,一个从小假父母之手、凭枪手之力,靠走歪捷径获得所谓科技大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踏踏实实做研究?

  中小学生科技创新造假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的升学评价制度。长期以来,一些不规范的比赛大行其道,让部分家长、学校趋之若鹜,就是因为多获能够成为孩子升学评优和学校招生发展中的“加分项”。

  正因如此,有的比赛变了味,缺乏有效监管,对明显不匹配中小学生能力和智力的项目睁只眼闭只眼。一些家长、学校通过找关系、拼资源让孩子拿“镀金”。这正给了可乘之机,一些比赛挂羊头、卖狗肉,甚至成为利益输送的黑色产业链,严重教育公平。

  当前学术造假屡有发生、备受诟病,中小学生科技创新造假危害不亚于此。发展科学技术要从娃娃抓起,保障科学一片同样也要从娃娃抓起。

  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等举措,有力杜绝了部分加分乱象,值得点赞。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管力度,严打中小学生科技创新造假背后的学术不端、利益输送、黑色产业,让孩子对科学充满好奇、、严谨,这既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举,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固本之道。(完)十二生肖排列顺序

  

关键词:论文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