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对个性偏激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少言寡语,不苟言笑,只和少数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在课堂上毫无表情,对任何知识和课堂活动都没有反应,喜欢在课本和作业本的拐角处涂涂画画。针对偏激学生出现的这些现象,作为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各个方面加以引导,找到学生闪光点,增强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青春期原因。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提高,但同时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的意识明显增强,情感丰富带有冲动性,意志较为薄弱,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影响。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家庭原因。家庭原因是造成学生个性偏激的很重要的因素。譬如父母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从而造成缺少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方法、方式不当,有的家长由于无法突破自身素质局限而导致教育行为偏差,有的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由于家长的传统思想和不良行为习惯影响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或者是家庭的离异对子女造成了不良影响。通过调查发现,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事事都替孩子操办。这给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感情脆弱、不合群等性格障碍。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对孩子表现不好、成绩较差动辄,丝毫不孩子的自尊心。这容易使孩子形成、冲动、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性格缺陷。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孩子购买大量资料,逼着孩子去完成,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过重的学业负担。长此以往,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畏学。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梦见亲人生病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正是缺乏心理学与教育方面的素养,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观,不懂得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来实施教育。有些教师虽然懂得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的意义,但并不以此来指导其教育行为,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用各种方式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校风学风不正、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