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治论文> 文章内容

时政热点:遏制高中生论文造假不能止于高校“严审

※发布时间:2017-11-30 23:47:4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进入3月,全国各高校陆续发布自主招生简章。在刊文的“大军”里,近期却突然出现了一批“新兵”高三考生。北青报记者发现,90所自招试点高校已发布的招生章程里,有近半的大学将“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列为自主招生报名资格条件之一。论文买卖市场“盯上”了自主招生人群,有高中生不惜花上千元买省级刊物版面,甚至还雇人。这块自主招生的“敲门砖”,沦为奇特的论文买卖产业链一环。(3月26日《青年报》)

  现在,不仅是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各种评职称的论文有造假的情况,连高中生都涉及其中,还形成了所谓的“黑色产业链”,可谓是触目惊心。高中生论文造假的通病无非是想走捷径,投机取巧式地增加自身竞争的砝码,把“敲门砖”搞好,却真真丢了,还了公平。

  这种情况能得以普遍存在,首先,是的设置主体,也就是高校方面出了问题。既让自主招生有漏洞可寻,又没有果断有效地高中学生和家长“钻”行为的方法。这就使得学生和家长进行论文造假的“现实成本”偏低,且没有过多牵绊,再辅之他们对于升学的急切追求,甚至带有一些盲目和过激的成分,这条论文造假的产业链自然会是越来越黑。

  面对高中生论文造假的现实,高校里的相关招办人员介绍,提交相关材料之后会有专家评审组对论文及其内容进行审查,杜绝投机取巧。也就是说,高校开出的方子是“严审”。但是,要想真正高中生论文造假的乱象,就一定不能止于高校“严审”,这与其说是“浅尝辄止”,不如说是 “无关痛痒”。

  怎么说呢?这样的“严审”并杜绝不了论文造假的现实需求,因为自主招生的一些自身漏洞仍存在着。而且,所谓“严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还有待商榷,其现实效果也无法。还有,“严审”之外就戛然而止,没有配套的措施,这样的“严审”没有性,也很难增加论文造假的现实成本,这样,促使学生和家长止步自然是空谈。

  既然大多数高校的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有“论文”这一项,再加上论文某种程度上也确实能说明学生的能力,因此,不必过于苛责这条本身。但同时,高校也应该看到现在论文造假乱象丛生的现实。所以,为了对负责,对学生和学校负责,如何避免在实践中不走样?进而增加其自身“含金量”?就需要高校进一步明晰。

  比如,进一步推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弱化论文等某单一指标的重要程度,而且要把这一情况最大程度让学生和家长知晓;形成对论文的一整套评析程序,专家审核之后,查重、答辩等形式都可以尝试;一旦发现论文造假,进行严罚,不仅仅要与自主招生的成败相关联,甚至可以触及考生的“根本”,形成一种现实威慑,让他们真正不敢造假等等。

  不过,高校要想有所为,这些措施要想推行下去,还得正视并处理一个“大障碍”。那就是一些核心期刊、学术刊物从以知识论英雄的阵地变成通过卖版面牟利,被过度侵染的功利化产物的现状。这一障碍不除,发表论文的现实土壤就不干净,以论文为一个评价指标的初衷就会变味,再怎么去规范自主招生,也难逃“不公平”的评判。所以,对期刊和刊物的规范与整顿,还有严格的监管也必须提上来。

  总之,就是要把拼论文背后的“拼钱”实质回归到 “拼学生实力”的实质。当然,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和家长良性的“拼实力”,把兴趣和爱好引入,净化学术之风,让考学更真实、公平。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