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管理学原理》,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帮助我们从本质上和基本规律上去有效而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有关规律,并能根据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各种题型,灵活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使我们既能真正学到有关知识,又能获得较理想的考试成绩。下面简要列举几种基本的学习方法,供大家自学时参考。这些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起来运用。
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其外部的相互关系中对象的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该法要求我们要把所学习的课程的章节或内容等看作是层次、地位及特点不同,但又相互密切联系着的大大小小的系统,而同时它们又都从属于管理学原理这个更大的整体系统。
具体说,即当我们学习《管理学原理》时,首先应在脑子里明确它由几篇几章构成,各篇、章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学习某一章时,则应首先明确该章由哪些节构成,每节又由几个问题构成,每个问题再由几点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如何等。这样,当我们越能够有序地把握住章、节、问题、点等的基本框架、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时,也就越能够牢固而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越能理解性地、灵活地推导出具体的、解释性的语句和内容。
即把有关的基本概念、线索或问题等,按其内外部的相应关系和联系,将之概括转换为相应的图表,使之能直观化、形象化和系列化,让我们一目了然地进行学习和理解的方法。
如对《管理学原理》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或对象等,按它们的相应关系的层次图表化后,就可使我们一目了然地了解管理和管理工系统怎样构成的,应怎样根据不同的层次对进行管理。
采用图表法时,一方面可根据教材上已有的图表结合教材中的相应内容进行理解;一方面则更需要考生自己在学习中针对有关问题或内容去进行概括和转换,以达到即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又便于记忆和理解有关知识内容的目的。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由于管理学原理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所以在学习时,就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探索它们之间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否则,就分不出事物相同之点和相异之处,就谈不上对事物有所认识。
如我们对管理的五大职能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各个管理职能有着一个共同追求的总目标——组织总目标做文章,只不过在各项工作中所研究和强调的环节和角度有所不同而已。这样,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学习和理解时,就能够突出各章节内容中的异同关系,存同求异地进行认识和记忆,省时省力地掌握有关知识。
使用比较方法时,应根据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来择定比较的具体方法和范围。一般可采用横比、纵比、纵横交比;同比、异比、同异交比;微观比较、宏观比较等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比较的范围可以是各种任务、职能、意义、作用等相对微观或具体的问题的相互比较;也可以是《管理学原理》教材中的主要章节甚至所有章节有关问题与内容的比较;还可以是管理学原理与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比较。
关键词法即抓住内容或概念中最关键的词句而达到对之进行整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这种方法突出了内容或概念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排除了修饰性或解释性的那些可多可少的词句,突出了主要信息,消除了次要信息的干扰和污染;免除了逐字逐句死记硬背的苦处,可使我们集中精力和注意力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理解。如对计划的步骤的基本范围,可直接抓住机会、目标、前提、方案、评价、选择、制订、数字化等8个关键词进行记忆和理解。
主题词法即当有关问题或概念中没有突出和关键的词句可供和表述时,可对问题或概念进行概括和抽象,将其中心意思(即主题)转换为一个或几个比较规范的词语来表述和记忆。如对管理的基本特征进行学习时,可将之概括和抽象为人际关系、科学、艺术3个主题词来表现和理解。
即根据问题或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地推理出问题或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完整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具体运用分析、判断、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类比等方法和手段,从特殊到一般或从一般到特殊地来认识《管理学原理》中的有关问题和概念,从整体上条理地把握它们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管理的五大职能时,首先可以从逻辑上推理出计划是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职能;它确定了组织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组织工作、人员配备为实现组织明目标提供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合适的人员;指导和领导工作,了目标的高效运作;控制工作则是对计划在执行中所进行的检查、衡量、评价和纠正,以目标的顺利实现。这样,我们就从统计的形式、对象、内容、目的等逻辑关系中,自然、全面和牢固地理解和把握住了管理统计的概念。
再如学习人员配备工作时,可从人员配备含义——人员配备原理——主管人员的选聘——主管人员的选聘考评——主管人员的培训的逻辑联系中进行理解和掌握。这样,既达到了整体把握,又可进行分点解答。
运用逻辑推理法时,可先不看大纲和教材的展述和解释,而只根据纲目和问题来推理其可能涉及到的要素、方面和可能使用表达的语句;然后再对照大纲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和语句进行比较、协调和修正,使自己的推理和语句表述与大纲和教材基本趋同和一致,最终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有关知识。
即在对《管理学原理》有关问题或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不是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去阅览,而是一目十行,一段、甚至一页地进行扫视,把该问题或内容的内涵层面和文字布局等在头脑中形成基本轮廓和初步印象,当提到该项问题或内容时,就能在脑子中浮现出其大致的涵义、词句和段落等。在此基础之上,便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对照教材或大纲进行更准确、更细致的认识和把握。
学习《管理学原理》的最终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由于管理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又要服务于实践。只有通过学习,并能够将所学的管理学的基本方法、观点成功地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与管理中,才可以说真正地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当前国有企业已经进入到非常关键阶段,再次突出强调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大家在学《管理学原理》时,一定要结合我国实际企业管理现状来讨论,如大家学习现代管理理论这一章时,就可以对我国国有企业现状进行分析,辨析它们的异同点。在学习组织工作时,首先要了解我国国有企业现在主要是直线职能制,国企通过股份制后,将建立“公司治理机构”,它首先属于分权事业部制,它的组织机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对这些组织机构在我同企业、公司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学习主管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时,结合有效激励和有效沟通要求,认真分析我国企业家的选拔和培养制度。我相信,大家如果能理论联系实际,对于许多复杂理论概念将能有效攻克.并在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
案例来自书本,来自实践,来自大家平常的生活。大家要善于收集并自己动手整理一些企业管理中发生的现象、存在的问题,然后自己思考,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案例是学习《管理学原理》必备的手段。在每个案例中,应该研究如下几类问题:第一,应该了解在某种情况下,已经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它以这种方式发生?在所发生的事情中,什么是它的长处?什么是它的不足?什么可以使它发展更有利?如何产生这种情况?为什么会这样?第二总会有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什么是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企业期望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上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企业应该选择哪一种备选方案?为什么?第三,在认识每一种形式上,既会有定量数据也会有“软”的定性的印象。案例讨论中没有一个“正确”答案,它的精华在于讨论过程中大家能悟出许多未曾想过的问题,以丰富自己系统思考《管理学原理》知识的本领。 (王永华)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