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0年,中国城镇化即被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称为 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走“四化”同步发展道,已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而城镇化作为“四化”的关键一环,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我市作为中部农业大市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城镇化进程正不断推进,但城镇化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本文通过分析我市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我市加快发展城镇化的思和对策。
我市位于湖北中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漳河新区、荆门高新区。全市地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城镇化率57.9%。全市共有乡镇(街办)59个,其中:全国重点镇10个,镇域城市建设试点镇4个,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试点镇2个,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5个。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1331”城镇发展战略:以1个中心城区为龙头、3个县城为支撑、3类重镇(镇级市、工业重镇、旅游三产重镇)为节点、10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
作为农业大市,如何推动农业和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和有效转移,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市农业、农村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难点之一。以来,我市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近几年来,我市城镇化发展加快,但城镇化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从国际通用的衡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三个指标,即城镇化率、人均P、和非农就业比重来看,我市城镇化进程不仅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也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7年我市城镇化率为57.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4个百分点。2017年我市人均P57359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70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01元。此外,根据钱纳里与赛尔奎因模型,以 2017年我市非农就业比重已达70%以上来推算,我市城镇化率应在60%以上,城镇化进程已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如果再扣除城乡两栖的 “半城镇化”人口,差距就更加明显。我市城镇化进程已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目前,我市城镇化过程面临着主城区不大不强的问题,截至2017年,主城区人口50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6.7%,与省内其他同类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且由于主城区偏居市域西部,发展腹地不足,其聚集、辐射、带动作用亦不能得到很好发挥。此外,主城区周围100公里范围内有襄阳、宜昌、荆州三座较大城市,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外部挤压效应。襄阳、宜昌作为全省“一主两副”战略中的两副之一,得到较多的政策支持,近几年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荆州依托黄金水道,交通优势,大力实施“壮腰工程”,经济蓬勃发展。反观我市,虽有“中国农谷战略”和“振兴柴湖发展战略”两大省级战略,但两大战略重点发展区域均不在主城区,政策影响有限。如果不能尽快将主城区做大做强,未来我市发展空间势必将进一步遭受挤压,维持全省城市第三方阵排头兵地位令人堪忧。因此,做大做强主城区已成为推进我市城镇化及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市土地利用效率较为低下。以荆门高新区为例,目前工业用地投资强度约为150万元/亩,而发达地区开发区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已达每亩千万元以上,差距甚远。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强度则更低。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将日益凸显。为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国家势必将会加强土地供应管控,特别是收紧粮食主产区建设用地供应。荆门作为农业主产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着较严重的土地瓶颈制约。
近年来我市城镇化进程较快,城乡关系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迄今为止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完全打破。如在农民城镇转移和市民化过程中,由于现行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住房等方面的城乡差别依然存在,给农民市民化造成了诸多障碍。对于流入城镇的人口来说,在当前的财政体制、社保体制、医疗体制、教育体制、户籍制度等等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大量的流动人口带来的财政压力、就业竞争、公共管理等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更为突出。如处理不当,可能带来新的的矛盾与冲突。
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大批外迁,农村最紧迫需求的资金、人才、知识和需求也逐步向城市集中,农村发展面临“空心化”境地。此外,由于现行政策对农村重视程度不足,也造成了农村大量资源浪费,经济发展缓慢,很多农村数十年无太大变化。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过程中,农村文化和农业文明也受到巨大的冲击,一些地方迁村腾地,一些村落被拆除,一些乡村污水横流、赌博成风,原有农村人文景观、自然风貌、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以及观念正在急剧改变。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和传承优秀的农村文化和璀璨的农业文明,也是当前城镇化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急迫问题。
城市发展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主城区是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要抓住“十三五”关键时期,统筹“双省战略”全局,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理分工和布局延伸产业链,尽快把主城区做大做强做好。在石化产业上推进千万扩能项目,打造国家级能源,在中下游产业对接适配发展炼化一体化、化、大型化、集约化的石化产业集群。在农产品加工业上,支持重点农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特色品牌,推动我市粮油加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除双千亿的石化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之外,我市还应立足实际,谋划长远,发展通用航空业,打造中国通用航空之都。未来随着国家逐步放松低空管制,通用航空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万亿市场亟待挖掘。我市作为与珠海、深圳、贵阳、并列的全国通用航空五大产业,有着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应重点抓好宣传,扩大对外影响,吸引相关企业进驻,做大做强通用航空产业。与此同时,在推进现有产业优化升级基础上,还应重点发展物流、金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围绕重点龙头企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做好配套和深加工,逐步形成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能源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县域经济是填补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破局“城乡二元割裂”现状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县城及镇级市发展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李克强总理在其毕业论文《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中即提出了发展乡镇工业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将中小城市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特别是对镇级市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从现实来看,由于离土不离乡,农民进入周边县城和镇级市能更好融入城市,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应把县城和镇级市作为我市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大力推动县城及镇级市错位发展,形成特色产业,发挥其区域引领和辐射作用。对京山的休闲运动、轻机和食品工业,钟祥的农产品加工、磷化工和文化旅游业及沙洋的建材、农产品加工和精细化工业给予重点支持。对镇级市在经济、社会管理上给予充分放权,可实行计划单列,赋予其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大投入力度,在财税、土地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通过政策引导、规划调控、倒逼机制,将镇级市做大,将有限的资源向镇级市集中。
普通镇和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要积极稳妥地地推进。一是遵循城镇发展内在规律,根据经济基础、历史延续和辐射功能,发展实力突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特色明显的特色镇。对于子陵镇、双河镇、石桥驿镇等工业重镇和绿林镇、客店镇、漳河镇、仙居乡等旅游三产重镇,给予更大支持,使其走特色城镇化之。二是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积极推广以钟祥市彭墩村为代表的村企共建型,以沙洋县王坪村为代表的能人带动型,以东宝区荆钟村为代表的政策引导型,以掇刀区石堰村、双泉村、东宝区苏台村为代表的“三村”型,以京山县义和村为代表的功能整合型等农村社区建设成功经验,因势利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村改居(社区),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而土地是发展的根本。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加强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全和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市土地储备制度,可借鉴重庆模式,探索“地票”制度,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土地储备委员会,及直属于市的土地储备中心。构建以土地储备委员会、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的为主体的三层组织管理体系。土地储备委员会作为全市土地储备的决策和协调机构,国土资源局作为土地储备的管理机构,而土地储备中心则负责土地储备的具体运作。通过集中对土地进行收储、规划,将依法征用的农村集体土地或依法收回、收购、、置换的土地予以储备,再有序;通过强化对土地一级市场的的经营权限管控,确保其增值收益进入代表公共利益的投融资平台,从而缓解我市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土地资源瓶颈及城市建设资金压力。此外,还应提高开发区进入门槛,特别对于市高新区,要重点谋划,提高工业用地最低投资强度,确保土地得到有效利用。
城镇化的发展是“推动”和“市场拉动”双重驱动的结果。因此,要将人口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城镇化机制结合起来,多渠道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一是要淡化城市偏向,使户籍与公共服务逐步脱钩,逐步过渡到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一元户籍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要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使一部分农民工在当地县城实现市民化。三是要推进城镇安居工程建设。取消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经济社会方面的,以此来探索城乡社会保障、子女上学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一体化的具体途径,可优先在城郊推进这方面的。
城镇特色的根基在文化,人们生活品位也在文化。在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切实和传承本土文化,形成城镇的品位和特色。我市有着灿烂的地域文化,有着距今5000年、改写了中国稻作史的屈家岭文化,有着众多历史传说和遗迹的荆楚文化,以及有着以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为主要载体的化,同时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长寿文化、绿林文化和孝文化。城镇化建设要以文化为主基,突出城镇个性特色定位,加强对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等资源特色的规划研究,挖掘城市内涵,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明,引领未来发展。将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正确处理与开发、传承与发展、改旧与建新的关系,高起点、高品位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彰显城市特色魅力。
总之,当前我市正处于城镇化发展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用新的、新的思和新的措施破解城镇化中的难点问题,着力阻碍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及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推城镇化向更加注重内涵提升、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及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转变,走资源节约、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为荆门建成湖北区域性增长极作出积极贡献。
①荆门新闻网 独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只供本网站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
②本网转载其他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主管:荆门市委宣传部 荆门市委外宣办 荆门市人民新闻办公室 主办:荆门日报传媒集团
本文来源于ipfs